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匡超人》教案设计2

《匡超人》教案设计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888  栏目:中国小说欣赏
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匡超人》教案设计2,

《匡超人》教学设计

长丰一中  孙前方

教学目的: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4、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

    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吴敬梓及《儒林外史》(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州老”一语成谶。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简介《儒林外史》。

一、八股文士

以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为代表,他们大都出身贫寒,天性淳良,但大都醉心于八股举业,藉以谋求功名富贵,因而显得可悲可笑。

二、所谓“名士”

这是一帮科举制度的派生物,他们或者科场败北,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登入仕途,于是就效法古人,结诗社、写斗方、附庸风雅,充当名士。表面上风流不羁,实际上是借此邀声盗名,“曲线”获得功名富贵。

三、官绅

以王惠、严贡生等人为代表。这类人中,有科举成功进入仕途的;有靠钱财捐了功名,成为儒林中人的。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在乡则为土豪劣绅。

四、真儒贤人奇人

以杜少卿、迟衡山、凤四老爹等人为代表。这些人是根据作者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设计出来的,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探求和改造社会的理想。

二、补充相关材料。

让学生回顾叙述自己从小说第15-18回里读到的匡超人形象。
  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
  第16回:回到家乡乐清县,匡超人见人作躬打揖,甚是知书达礼。整日杀猪磨豆腐,帮助久病在床的老父亲出恭,念书至四更鼓。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匡超人是个顶极孝子和酷爱读书之人。因他的知书达礼和勤奋苦读,受到知县的提拔,中了相公。
  第17回:因知县提拔中了相公,却因知县遇事,将会祸及于匡超人,于是,他只得躲回杭州,旧地重游。客舍中遇到景兰江,景兰江不喜欢马二先生的时文(功名),在一次众人饮酒之时,景兰江问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又说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除了马二先生说的功名富贵之外,还有士林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
  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三的相遇,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染缸。在潘三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是有名的呆子。”景兰江因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钱做得精光,并且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要做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
  在潘三的招待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听了潘三的话,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娶巡抚衙差郑老爹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可笑可鄙之徒。

三、明确课文内容。

1,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对待家人的态度

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

2,思考课后练习。

3,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小说工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作者的用意到底何在?同学们可以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四、结合其他人物,探讨匡超人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讨论:你认为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请结合《儒林外史》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探讨。

明确:吴敬梓详细描写了匡超人蜕变的过程,目的是揭示其蜕变的社会原因,他笔锋所指是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制度,它将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展到了极致。这种认识,使作者对匡超人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本质。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儒林外史》以此为直接的抨击目标,充分揭露了它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摧残。《儒林外史》在开宗明义的第一回就借王冕之口指出:“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尽管科举制度弊端百出,但是读书人舍此并无第二条进身之路。在匡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读圣贤书却品格卑劣者举不胜举:严贡生、张静斋、王惠等等。匡超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学问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他只能在追求功名富贵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并为此而不择手段,从而迷失了自我。因此,吴敬梓把罪恶和堕落的责任主要归结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1] [2]  下一页

,《匡超人》教案设计2
《《匡超人》教案设计2》相关文章

tag: 超人  , 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