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论趣》教案

《论趣》教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820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论趣》教案,

主备课:蒋健成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理解“趣”的内涵。

3、体会这篇小品散文的特点。

4、体会林语堂散文语言的趣味性。

学习重点

目标3、4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在世,所有人一切活动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名,有的人是为了利,有的人为了权……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目的也不一样,兴趣各异。假如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要学后有成,就单靠这“趣”字。“趣”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趣”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由蒙昧无知,变成知趣的人。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名、利、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颠倒。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如果你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就变成索然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幽默大师”林语堂的一篇有趣的散文《论趣》

二、学生自由谈谈标题的含义,联系自身实际,各抒己见。

三、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你认为最关键的或者感触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五、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乾隆游江南”的传说,目的是什么?

——为了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对名与利的看法

2、作者列举大禹治水和墨子摩顶放踵的事例来说明什么什么问题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持什么观点?

——作者充分肯定大禹治水、墨子摩顶放踵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理想和信仰。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认为“有时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就跟一般商贾差不多了,只怕利禄薰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这是作者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追求.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谈趣的?试举例说明。

作者从三方面谈“趣”

A、在求知上要有“趣”。例如————

B、启发心志上要有“趣”。例——

C、在读书上要有“趣”。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作者所谈的“趣”对自己有何启发。

(做任何事物,一定要有“趣”,否则难以取得成功)

二、小结

论趣》是一篇很有趣味性的小品文。通俗晓畅、娓娓道来。作者以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行文中不时冒出岁思想火花,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闲适”中透出一股健康向上的气息。

      请你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证明林语堂的散文富有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

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1、我看至少有四条船,叫做名、利、色、权。世上熙熙攘攘,就为这四事。色是指女人,权是指做事的权力,政权在内。不爱江山爱美人,可见有时美人比江山重要,不能不说是推动人世行为的大动机大魔力。

——形象生动的说出了名、利、权、色都是众生难以抗拒的,但众生还是一头扎进去而不能自拔,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愚昧。

2、以前有位得道的大和尚,面壁坐禅十年,享有盛名。一日有一位徒弟奉承他说:“大师,像你做到这样超凡入圣,一尘不染,全国中怕算你是第一人了。”那大师不禁微微一笑。这也可见名心之难除也。

——幽默的道出完全超凡脱俗是不可能的。

四、作业:写一篇关于“趣”的随笔,600字左右。


,《论趣》教案
《《论趣》教案》相关文章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