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客拿着赤的头去见楚王,楚王非常高兴。山中客说:“这是勇士的头,应当在开水锅中把它煮烂。”楚王就按着山中客的话来煮头。煮了三日三夜还没煮烂,头从滚烫的水中跳起来,瞪大眼睛,显出怒气冲冲的样子。山中客说:“这孩子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锅旁督视,这样就一定会煮烂。”楚王就到锅旁。山中客挥起剑轻轻一划,楚王的头随着剑势掉入沸水中。山中客又拿剑在自己颈上一抹,自己的头也掉入沸水中。三个头在水中立刻煮烂了,不能识别谁是谁的。人们只好将锅中骨肉分三份埋葬。
叶限
岭南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传说,秦汉以前有位部族首领姓吴,当地人都称他“吴洞”。他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妻子死了,留下个女孩,名字叫叶限。叶限从小聪明善良,擅长淘金,父亲非常爱她。这一年末,父亲死了,后妈虐待她,经常让她去高山上打柴,到深潭边汲水。
有一次,叶限得到了一条小鱼,两寸多长,红色的鳍刺,金色的眼睛,她就偷偷把它养在水盆里。鱼儿一天天地长大,盆子换了几个,鱼儿大得装不下了,于是把它放养在屋后的池塘里。叶限经常将自己省下的饭食倒进池里给它吃。叶限到水池边,鱼儿就露出头,靠在岸边,别人到池边,它就不再出来。叶限的后妈知道了,每次悄悄地守候池边,可是鱼儿不曾出现过,于是后妈欺骗叶限说:“你不是太辛苦吗?我为你做了一件新衣服。”于是换掉了叶限的那件旧衣。后来叫她到别的泉水池去打水,来回的路程有几百里。后妈从容地穿上她女儿叶限的旧衣,扮作叶限的样子,衣袖里藏着锋利的刀,走向鱼池呼唤鱼儿,鱼儿一露出头来,她就用刀把它杀死了。这条鱼已有一丈多长,鱼肉做成菜,味道比普通鱼加倍鲜美,然后把鱼骨头埋在粪堆下面。
过了一天,叶限回家,来到池边,再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不要哭了,你后妈杀死了你的鱼,骨头就埋在粪堆下。你回去,可以取出鱼骨来藏在屋里,你想要什么,只要向鱼骨祈求,就会如愿以偿。”叶限照着这个人的话做了,果然是金银珠宝衣服食物想要的都有了。
到了洞节那天,后妈出去参加集会,让叶限留在家里看守庭院里的果树。等后妈走远了,叶限也前往集会,她穿着用翠鸟的羽毛编织的衣服,脚上穿着金色的鞋子。在集会上,后妈的亲生女儿认出了叶限,对母亲说:“这人很像姐姐。”后妈也起了疑心。叶限觉察到了,迅速返回家,慌乱中丢失了一只金鞋,被当地人捡了去。后妈回到家,只见叶限正抱着庭院中的果树睡觉,也就不对她生疑心。
当地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一个国家名叫陀汗,兵力强大,统治着几十个岛屿,水域几千里。那个洞人把捡到的鞋子拿到陀汗国出售,陀汗国王得到了它,他让他身边的人来试穿,谁想脚最小的人来穿,鞋子也还小一寸。国王就命令全国的妇女都来试穿,竟然没有一个人的脚合适。这只鞋子轻盈如羽毛,踩在石上不会发出声音。国王猜想卖鞋的洞人一定是通过不正常途径取得鞋子的,就囚禁拷问洞人,最终还是不知道鞋子的来历。于是将鞋子丢放在路旁,并派人四处搜查,若是发现谁家有与这只鞋成双的另一只,就抓来报告。陀汗国王对此十分诧异,就搜查各家各户,结果找到叶限,让叶限穿了鞋子后才确信。叶限随后穿上翠鸟羽衣和那双鞋,前去拜见国王,容貌像天仙一般美丽。叶限这才把事实经过告诉国王。国王带着鱼骨和叶限一起回到陀汗国。后妈及其亲生女儿都被飞石砸死了,当地的人哀怜她们,将遗体埋在石坑中,称坟墓为“懊女冢”。当地人把它当做媒神祭祀,求之必应。
国王回到国内,娶叶限为嫔妃。有一年,国王贪心,向鱼骨祈求无数奇珍异宝,毫无节制。到了第二年,怎么求也没有回应了。国王就把鱼骨埋藏在海岸边,还陪葬了大量珍珠,用金子做边际。后来,因被征集入伍的士兵发生叛乱,国王想挖掘珠宝黄金以支付军费。谁知一夜之间全被海潮卷走了。
这个故事是段成式过去的仆人李士元所说的,李士元本来就是邕州的洞人,记得很多南国的奇闻异事。
三、《叶限》与《灰姑娘》的比较研究(胡梅)
“灰姑娘”是德国格林童话《灰姑娘》的女主人公辛德瑞拉的绰号。由于后母的虐待,这位主人公整日在厨房劳作,晚上没床睡觉,只得躺在灶旁的炉灰里,弄得总是满身灰尘,因而被称为“灰姑娘”。这一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很广,民间故事研究者们还在广泛搜集此类故事的基础上提出“灰姑娘型故事”的概念。灰姑娘故事在中国可谓渊源深远,唐代段成式的志怪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的《叶限》篇的主人公叶限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灰姑娘”。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文学现象往往同时具备相同与相异的两重关系。将《叶限》和《灰姑娘》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主题和情节惊人相似,“灰姑娘”似乎穿越时空款款而来。但将两个“作品的比较和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不同的“灰姑娘”在时空变迁过程中分别烙下了各自深深的社会历史背景印记。而两部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则反映了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特点。
1.穿越时空的“灰姑娘”
《叶限》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失去父母后备受后母虐待的女孩叶限在艰苦劳动时“得一鳞,二寸余,赫鳍金目”,于是她每天用省下的食物喂养。鱼长得很快,最后不得不从盆中移到后园池中。鱼通人性,“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这条奇特的鱼成了叶限的唯一慰藉。但狠心的后母连这点欢乐都给剥夺了,她设计骗杀了鱼并吃了鱼肉藏了鱼骨。找不到鱼的叶限在野外痛哭时,得到从天而降的异人的指点,知道了鱼骨有求必应的神异功能。于是她顺利找到了鱼骨,从此“金玑衣食随欲而具”。适逢当地的“洞节”,叶限“伺母行远,亦往”,叶限盛装出现在洞节上,引起了后母及其女儿的注意。为了避免身份的暴露,叶限在匆忙逃回家时,不慎丢失了一只鞋。此鞋辗转为陀汗国国王所获,最终国王找到鞋的主人,“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而叶限则被国王尊为“上妇”。
《灰姑娘》的主人公辛德瑞拉与叶限的命运大致相同:生母病死后的她受到父亲续妻及其女儿的虐待和刁难,每日干完活后就在母亲坟前哭泣。一日,她将父亲赶集后作为礼物带回的小树枝栽在母亲坟墓旁,小树枝在辛德瑞拉泪水的润湿下长成了一棵大树。当辛德瑞拉每天来到树下一边哭泣一边祈祷时,都能看到一只小白鸟落在树上,只要她说出想要的东西,小鸟都能满足她。后来她在小鸟的帮助下参加了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并吸引了王子,因丢失的舞鞋被王子发现,辛德瑞拉最终与王子成婚,而继母的两个女儿被鸟儿啄瞎了眼。
在《叶限》的开头,段成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是秦汉前,其真实性虽无从考证,但段是晚唐人,生于公元803年,卒于公元863年,《酉阳杂俎》当成于公元9世纪。而《格林童话集》最初刊行的时间是公元1812年,因此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相距千年。
然而,从两篇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结局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宣扬了一种善恶有报的思想,表达了人们对贪婪的抨击、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灰姑娘”的不同文化内涵
由于《叶限》与《灰姑娘》所处的时代不同,两个主人公相似的坎坷命运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环境文化以及道德规范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分析概括,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相近的情节要素:(1)主人公都受到刁蛮后母的虐待。叶限被迫经常“樵险汲深”,干着既劳累又危险的活;辛德瑞拉则穿着破旧,整日在辱骂中操持家务。(2)主人公都得到了神力的帮助。叶限的“鱼骨”与灰姑娘的“鸟儿”都具有非同寻常的灵异功能。“鱼骨”令叶限“金玑衣食随欲而具”,“鸟儿”也会给辛德瑞拉带来她想要的任何东西。(3)两个故事都通过规模盛大的集会给主人公的命运转变创造环境。叶限去了洞节,辛德瑞拉则参加了王子的舞会。在神奇外力的帮助下,两人都穿着华贵,在集会上出尽风头,辛德瑞拉甚至引来了王子的追求。(4)两位主人公都有特殊的身份验证方式,即一只小巧而又奇异的鞋。两人匆忙离开集会时都遗落一只小巧精致的除了女主人谁穿也不合脚的鞋。叶限的鞋“其轻如毛,履石无声”,辛德瑞拉遗落的则是一只水晶鞋。(5)最后两位女主人公都与贵族结婚,叶限被尊为“上妇”,辛德瑞拉则嫁给了王子。
,《叶限》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