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68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5)“鉴赏知识”栏目简明实用,为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如诗体、平仄、对仗、意象、风格、词律、用典、诗词章法等文学鉴赏知识的介绍。

(6)插图、版面编排方式富于特色,版式生动活泼。

《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1.宗旨

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面貌,了解现代新诗在形式、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对诗歌和文学的爱好,唤起和形成对诗歌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8个单元,精选中外代表性诗人的优秀诗作54首,其中用于课文38首,用于“拓展诵读”16首。

(1)以主题组元,每单元之前置一“导言”。导言主要介绍本单元所选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歌发展状况及特征,所选诗人及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课文。除个别诗人外,每位诗人选1首代表作或优秀诗作,并附诗人生平简介。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4)“拓展诵读”栏目。提供与本单元所学内容有关的2首诗作,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诵读,也可由老师选作课文讲解。

(5)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

3.特色

(1)课文撷取、编排精当。中外现代诗歌以各自几个大的发展时期划分单元、排列顺序,入选作品多具典范性,大致勾勒出了中外现代诗歌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艺术面貌。既有浪漫抒情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意味浓厚的诗歌,还有一些精巧、活泼、富于情趣的小诗。

(2)“鉴赏与探究”的设计注意以诗歌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本,把方法和技巧转化为语文能力。如第5课课后第2题:“文学和诗歌是‘承载记忆’的,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壮士心》中写到了‘兵书’‘剑’‘铁衣’‘塞北’‘朔风’等意象,你能联想起哪些与之相关的古诗?”第31课《天籁》诗课后第1题:“《天籁》中‘滚动着它的空与冷’堪称绝唱,它的确是一种‘天籁’,写出了人在冬日星空下的那份难以言传的感受。读了这首诗,你是否清晰地听到了那种从冬夜结冰的路面上传来的声音,并有一种余音袅袅之感?”

(3)“拓展诵读”栏目扩大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为本模块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4)本课程学习的总结性活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颁奖典礼”,设计富于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中,巧妙地体现中外现代诗歌学习与评价的课程目标要求。

(5)版式灵活、大方。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1.宗旨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史的里程碑。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已经读过一些八大家的文章,本模块是这个基础上的阅读延伸。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八大家散文名篇的研读与鉴赏,进一步开阔古典文学阅读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体验与审美观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丰富意蕴,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知人论世。

2.编写体例

(1)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一或两位作家的作品组元,每单元前设“单元介绍”。“单元介绍”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和所选篇目及其文章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2)课文。每单元3篇。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和“文言练习”2个栏目。一般各设计2道习题。

(4)“扩展阅读”。4篇,附在相关课文后面,如课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后面的“扩展阅读”是袁枚的《祭妹文》。

(5)“相关链接”。提供作品的背景材料和唐宋以至明清近代一些文论家、鉴赏家对该篇作品的评论和鉴赏。

(6)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与研讨”。

(7)附录:知识性文章《唐宋散文》。

3.特色

(1)课文。全书立足于文本阅读鉴赏,选文稳妥,结构合理;按作家组织单元,重要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各3篇,王安石、苏辙各2篇,苏洵、曾巩各1篇,选篇总体均衡;所选篇目(包括扩展阅读)均系众多选家、评论家所认可的名篇佳作,兼顾了不同的题材与体裁。

课文包括扩展阅读的文章注释较详。

(2)“单元介绍”简明扼要,大致概括作家成就,对选文略作点拨。

(3)课后练习“鉴赏与探究”栏目设计既重视语言品味,也重视语言应用,如第9课《朋党论》第2题:“古人写文章喜欢‘依经立义’或引经据典。课文哪些地方是‘依经立义’,哪些地方是引经据典?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什么作用?”第11课《后赤壁赋》第1题:“课文的写景,向来为文评家所欣赏。摘出课文中写景的名句,说一说景物描写的特点,并与《前赤壁赋》所写景物作一比较。”

“文言练习”栏目设计或注意选取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古今汉语的沟通和辨异;或选择与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文段要求学生标点或翻译,在迁移阅读中加强积累并激活已学过的知识。

(4)“扩展阅读”所选文章与课文的题材或体式大体相似,使学生得以窥到八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并在比较、联系中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也为本模块“教”与“学”增加了拓展和选择的空间。

(5)“相关链接”栏目提供的资料较为丰富,所选资料信息多系权威评论,准确地概括了课文某些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精微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利用资料和信息进行思考或论说。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宗旨

使学生通过对中国现当代代表性散文的研读与鉴赏,提高文学修养,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分为6个单元,以主题组元。每单元编选3篇课文。

(1)课文。精选“五四”以来近百年间海内外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18篇代表性散文。既有针砭时弊、锋芒犀利的散文随笔,也有冷静、睿智的人生哲理散文,还有以情动人的抒情篇章。

(2)课后练习2个栏目:“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3道习题。

(3)参考资料。提供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体会和相关评论等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编辑《散文报》”。

3.特色

(1)六个单元内容的编排,人文主题明确,且兼顾了散文写作方法的多样性和作家的代表性。

(2)课文具有典范性,适合高中生阅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代表性散文,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当代中国散文概貌,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3)课后练习。“初读印象”栏目要求学生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写出他们阅读的第一印象,这种调动学生经验和积累的创新设计,在阅读鉴赏中有积极的意义。“鉴赏与探究”注意以语言品味、应用为基础,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阅读与探究结合起来。如第11课《荷塘月色》课后第2题:“课文描绘景物,运用了通感(又叫‘移觉’,运用形象化的词语,把人的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的修辞手法。品味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指出其感觉进行了怎样的转移,这种转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方法在古诗词和现代名篇中屡见不鲜。试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4)“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料较为精当。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和相关评论,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些资料不重结论而重启发,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留下了空间。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红楼梦〉选读》

1.宗旨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典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模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进而把握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4个单元组成。

(1)课文。在保留核心情节的基础上,精选小说中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对话生动,场景精彩的12个片段作为课文,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够体味到原著的精髓,领悟原著语言艺术的魅力。课文正文前有“提示”,帮助学生弄清这一节内容的来龙去脉,有时也对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点作提示性的说明。

(2)课后练习:“初读印象”和“鉴赏与探究”。“鉴赏与探究”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链接资料”。提供了一些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诗文及评论(如脂评)等,也有近现代学者、研究者的论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