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n 解析: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5、下面均能表现方山子的一生“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②③⑤⑥ B.②⑥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
n 解析: ②⑥是描述他的“隐”。
6.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n 解析:D.
九、作业:翻译下列句子:
(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4)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参考译文]
⑴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个地方的缘故 。
⑵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⑶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的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4)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附:板书设计
方山子:隐士
少时--一身侠气
稍壮--折节读书
晚-- 遁于光、黄间
(1)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异 (2)生活态度的独特:
(3)待人接物的态度:
(4)大气洒脱的行为作风:
一生:前侠后隐
上一页 [1] [2]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