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选读(来凤华)
莎士比亚,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文化意义。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现实意义。
一、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二、教学要求: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此外,可结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1.做好读的文章——多读(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他学习时的趣事:20世纪20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以为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却把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剧本尤其如此。
①融入角色,读出感情。
让学生融入角色朗读,是学生走进角色的最佳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漠、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只有融入角色中学生才会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例如:《威尼斯商人》中“法庭辩论”一节,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符合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
夏洛克的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鲍西娅的沉稳、细心、胸有成竹、落落大方;
公爵的委婉耐心;
葛莱安诺的暴躁易怒;
巴萨尼奥的的见义勇为、重情重义,缺乏斗争策略和软弱;
安东尼敖的不会斗争,软弱妥协,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
再如:《仲夏夜之梦》中第三幕第二场,精灵迫克将草汁滴错引发一场混乱的爱情表白。
狄米特律斯 恋赫米娅的雅典人
海丽娜 恋狄米特律斯的姑娘
赫米娅 恋拉山德的姑娘
拉山德 恋赫米娅的雅典人
奥布朗 雅典郊外森林中的仙王
提泰妮娅 雅典郊外森林中的仙后
迫克 又名好人儿罗宾,一个淘气的精灵
波顿 织工,为了庆贺忒修斯的婚礼和其他工匠在森林中排戏
剧中主要人物悉数登场,两对男女在“爱懒花”汁的作用下,发生了错乱的爱情,痴心的爱与被爱的痛苦交错迭出,人物语言极具感性色彩,狄米特律斯对海丽娜的百般羞辱,粗暴态度,海丽娜的痴心不移;拉山德错爱的狂乱,赫米娅面对恋人变化后的诧异、无奈,尽情显现。
角色性格鲜明,戏剧冲突激烈的段落都可让学生融入角色,朗读,只有这样文本中所蕴涵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才能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中。
还有《理查二世》第四幕第一场,理查王兵败被俘,王位被波林勃洛克夺走,理查王被废黜。这出剧情是从谁杀死了葛罗斯特争论开始,双方在朝廷上唇枪舌剑,剑拔弩张,慷慨陈辞,掷地有声。波林勃洛克对权利的渴望、理查王做了阶下囚后的沮丧与颓废、卡来尔主教临危时的不卑不亢的直率言词在这一剧中尽情展现,即将履新的君主与已经落魄的君王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台词具有极强的性格特点,符合他们的地位、处境、身份,可谓是精彩纷呈。
②边读边悟,悟出精髓。(举语言揣摩例)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化。在读的基础上“悟”有两个途径:一是品味语言,二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要做好品味语言的文章。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就是理解并体验其中的内蕴和精神,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作者通过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传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哈姆莱特》中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的语言,其中哈姆莱特关于人的一段精彩议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发生兴趣;不,女人也不能使我发生兴趣,虽然从你现在的微笑之中,我可以看到你在这样想。”
仔细品味这段语言,会深刻理解哈姆莱特的思想变化。这种议论,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思想,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是理想的化身,母亲是爱的象征,父母的结合是理想与爱的结合,能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和存在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花园”。那时的哈姆莱特是“快乐王子”。但美好的世界刹那间改变了,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莱特象一夜之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在昔日的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忧郁(或延宕),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
再如:《理查二世》中,两军对垒,军情如火,理查二世却无可以御敌之兵,众叛亲离,他成了孤家寡人。直到走投无路的时候,面对已经无可挽回的败局,他仰天长叹,空发感慨,对王位、地位做了一番颇有这里的反思,抒情意味很浓,极富哲理。品味这段文字,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洞察理查王的内心世界
理查王: 不必问他在什么地方。谁也不准讲那些安慰的话儿,让我们谈谈坟墓、蛆虫和墓碑吧;让我们以泥土为纸,用我们淋雨的眼睛在大地的胸膛上写下我们的悲哀;让我们找几个遗产管理人,商议我们的遗嘱——可是这也不必,因为我们除了把一具尸骸还给大地以外,还有什么可以遗留给后人的?我们的土地、我们的生命,一切都是波林勃洛克的,只有死亡和掩埋我们骨骼的一抔黄土,才可以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为了上帝的缘故,让我们坐在地上,讲些关于国王们的死亡的悲惨的故事;有些是被人废黜的,有些是在战场上阵亡的,有些是被他们所废黜的鬼魂们缠绕着的,有些是被他们的妻子所毒毙的,有些是在睡梦中被杀的,全都不得善终;因为在那围绕着一个凡世的国王头上的这顶空洞的王冠之内,正是死神驻节的宫廷,这妖魔高坐在里边,揶揄他的尊严,姗笑他的荣华,给他一段短短的呼吸的时间,让他在舞台上露一露脸,使他君临万民,受尽众人的敬畏,一眨眼就可以致人于死命,把妄自尊大的思想灌注他的心头,仿佛这包藏着我们生命的血肉的皮囊,是一堵不可摧毁的铜墙铁壁一样;当他这样志得意满的时候,却不知道他的末日已经临近眼前,一枚小小的针就可以刺破他的壁垒,于是再会吧,国王!戴上你们的帽子;不要把严肃的敬礼施在一个凡人的身上;丢开传统的礼貌,仪式的虚文,因为你们一向都把我认错了;像你们一样,我也靠着面包生活,我也有欲望,我也懂得悲哀,我也需要朋友;既然如此,你们怎么能对我说我是一个国王呢?
tag: 戏剧 莎士比亚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