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说明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40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说明,

 

“大视野”选择了袁行霈的《诗与禅》,也含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宗教上面引开,并注其正面的文化影响的意思。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课文分别选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的经典作品。前者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后者则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课文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既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存在合理性,又要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的东西。

 

两篇文章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学习课文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阅读指南”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外,还要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像《求谏》中丰富的论证方法、《原君》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等。

 

“大视野”所选吴唅的《海瑞骂皇帝》与单元主题有关,也是在当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文章。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理学。在中学课本所选的鲁迅等人的著作中,理学和理学家常常以僵化可憎的面目出现,这影响了我们对于理学的辩证认识和评价。实际上,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它只是在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之后,才逐渐走向了僵化,成为套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但其思想本身仍然包含着可以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所借鉴的有益的质素。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理学当然有其落后的、应该批判的一面,而且一定的文化批判有其健康的合理性,这对于中国文化的自我反省有积极的意义。但批判理学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理学,而是要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并从今天文化发展的角度作出合理的评价。要对理学做出合理的评价,必须首先认识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精神,扭转过去那种理学即“存天理,灭人欲”的片面认识。本单元编选的目的即在于此。

 

朱熹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所以,“经典课文”选择了《朱子语类》中的三则语录。课文的文字较为口语化,容易阅读。三则语录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联系朱熹的思想体系来剖析课文,才能领会它们真正的涵义。同时,要注意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就理欲问题、义利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理学在明代受到强烈冲击,李贽则是当时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思想家,“相关读物”所选的也是论及明代思想发展必提到的《童心说》。阅读这篇文章,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大视野”所选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等大问题。

 

第八单元  巧夺天工

 

本单元所选的古代科技方面的经典。“经典原文”《稻》《治铁》两篇选自《天工开物》,分别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虽然行文简单,但也可以反映古代说明文的一种面貌。课文较简单,不必做过多讲解,可由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体会古代科技著作的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之后,可把学习重点放在讨论、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上。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节选自《徐霞客游记》,视野开阔,文笔优美,富有情趣,与《天工开物》的质朴无文相映成趣。

 

本单元选读的两部古代科技著作,反映了明代以前中国在农学、手工技术和地理学上的科学成就。这些科学成就,是在几百年前被总结描述出来的,与现代科学相比,当然有它落伍的一面。所以,教学这个单元,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科学史的角度看问题。一方面要看到这些科技著作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之处,另一方面要学习科学家在艰苦恶劣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当中勇于求索的精神。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科学人文”的探求上,真正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

 

学习本单元,如果能结合所学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或实地考察,比如,调查一下《天工开物》中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游历一下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作一些地理(或地质)考察。若能把这些调查或考察的结果总结出来,形成文字,必然会增进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水平有不同认识,本单元特别将所谓“李约瑟难题”引入讨论话题,并在“大视野”中选录“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调查报告,激发同学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本单元涉及的是清代学术,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而“相关读物”则是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知录》是一部大型学术札记,节选的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阐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体现了顾炎武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精神。教学时,首先应该参照“单元介绍”“课文研读”“有关资料”部分提供的说明或资料,简略介绍顾炎武的生平事迹,着重从时代背景、学术背景方面阐述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可以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对照注释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本文宜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同样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背景提示,对章学诚与顾炎武的学术源渊、立论异同作简略概述,重点揭示他们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即“经世致用”。也可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比较两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论证风格,以为写作借鉴。

 

“大视野”所选王瑶《鲁迅论读书》也与单元主题有关,提供给学生以读书的借鉴。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本单元涉及的是近代文艺经典。所选的三篇课文《<人间词话>十则》《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都是处于晚清末期的文艺学作品。它们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的同时,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质兼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王国维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也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他的《人间词话》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话、词话的特点,但在理论上融合了西方美学思想,以“境界说”为核心,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他的《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强调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黄遵宪潜心诗歌创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可谓领风气之先。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阅读指南”,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精髓,领会文章的要义,了解王国维和黄遵宪的文艺思想。课文后涉及的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各篇文章所涉及的文艺学观点的基础上,致力于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改进文学表现形式,增强语文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大视野”所选丁守和《论文化的继承、吸收和创新》(节选)带有总结性的意味,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说明》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