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年冬天至第二年春天,______同志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了华北前线。1938年6月,撰写了报告文学集《______》本文《______》就是其中的一篇。
2.作者以______为线索,按______和______把全文的记叙划分为______个部分。
3.什么是统摄全文的思想中心,文中有一句话,把它找出来。
4.说说本文的经、纬和编织情况。
5.概述文中所记的行军经历。
6.简述本文的主题。
7.简要说明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8.本文写到了两个典型人物,他们是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我的这位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朋友的热烈的握手和简单的告别话,使我的心思很久都不能平静。”
试问:
(1)这是:A.单句;B.承接复句;C.并列复句;D.递进复句;E.上述答案都不对 [ ]
(2)“平静”的主语是:A.话;B.告别话;C.握手和告别话;D.心思;E.我的心思 [ ]
10.下边加点的字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请给它们注上拼音。
狭隘(
)
抽屉(
)
匍匐(
)
井陉(
)
水门汀(
)
村妪(
)
褴褛(
)
驮着(
)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深入体会结尾所写“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是如何概括并深化全文思想内容的。
(三)精读导引。
通读全文,细读结尾,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用“巨大”和“极雄壮”来形容“还我河山”四个字,有什么作用?
(2)作者看了这四个字“忍不住落泪”,这一叙述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3)作者把“这雄壮的字”和“我们夜间的经历”联系起来叙述,这在表达中心思想和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把看到“还我河山”这一情节写在文章的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疑难讨论。
作者用“巨大”和“极雄壮”来形容“还我河山”四个字,突出了这四个字对抗战军民的感召力量,显示了他们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光复祖国的坚强决心,“我”因而感动得流泪了,这是一种爱国激情。
作者把“雄壮的字”和“我们夜间的经历”联系起来叙述,让读者明确意识到“还我河山”这四个字乃是夜间所见所闻的抗战军民的行动的思想基础,从而体现了中心思想对全文材料的统摄作用以及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新人版《娘子关前》教案tag: 娘子关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