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生字“柿、搜、颜、椒、配、协、趴、恢”,认识绿线中生字“籽”。理解词语“柿子树、搜索、枝丫、颜色、花椒籽、配合、协调、恢复、抽搐、依依不舍、趴在、枝繁叶茂”;
3、了解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4、通过有感情、有重点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树立探索大自然的志向;
5、了解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3、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1、掌握课文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树立探索大自然的志向;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蝉的图片和资料;
2、查成语词典,理解“金蝉脱壳”的意思,搜集有关三十六计“金蝉脱壳”的历史故事。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生字词,结合课文自学;
3、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兴趣。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里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生趣,大家捉过蝉、捡过蝉壳吗?能把当时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情景,提醒学生注意表达。)
2、那你们知道蝉是怎样脱壳的嘛?
(如果学生知道,让其简要说说。)
3、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蝉是怎样脱壳的。
4、板书课题:金蝉脱壳
(1)齐读课题,正音。“壳”在这个成语里读“qiào”。(出示“壳”的另一种读音“ké”,并组词“贝壳、外壳”。)
(2)理解“金蝉脱壳”这个成语的意思。
(本意指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挂在枝头。比喻用计逃脱而是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5、激发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请大家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1)划出文中生字新词,自读理解。
(2)课文中描写的脱壳前的蝉是什么样子?他是怎样脱壳的?脱壳后又是什么样子?(划出相关语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进一步完成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shì sōu yán jiāo zǐ pèi xié pā huī
柿 子 树 搜 索 颜 色 花 椒 籽 配 合 协 调 趴 在 恢 复
抽搐 依依不舍 枝丫 枝繁叶茂
①借助拼音自读;
②指名读,正音;
③齐读。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齐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1)我们的课题是“金蝉脱壳”,文中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课文,用“△”标出。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金蝉脱壳”这一过程的?
(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3)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神奇或奇特动人)
(4)那你觉得那部分内容最为神奇?(脱壳中或脱壳后)。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吧。
三、学习4、5自然段。
(一)脱壳中(第4自然段)
1、板书“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
2、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读,感受一下。
3、蝉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里爬出来,请同学们轻声读第4自然段了解它脱壳的顺序。
4、交流金蝉脱壳的过程。
背露出来→头钻出来→脚出来→身子慢慢地活动→蝉尾出壳
抽搐裂开 蝉尾:抖动、伸着
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上半身:仰、扑
前脚:抓、抽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二)脱壳后(第5自然段)
1、自由读,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2、交流。
刚出壳的蝉儿的样子:除了、全身、翅膀
发生奇迹般的变化:翅膀→肚子→身上的颜色→翅膀→触角
3、指导朗读。
四、总结本节课教学,指导学生课下预习重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最感兴趣的部分,了解了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那么,作者还写了哪些内容呢?你对“蝉”以及“金蝉脱壳”这个成语还有那些了解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探讨。
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tag: 教学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