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2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527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2,

•         这是诗人登临“吊古”之所见:水落石出天寒泽深,一片凄凉萧条之景,烘托出诗人的伤感情绪。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         凭吊羊祜的遗迹,诗人伤感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想到羊祜曾有所建树,受人爱戴,而联想到自己如今仍一介布衣,壮志难酬,死后难免湮没无闻,不禁悲从中来。两相比较,令人伤感,故而“泪沾襟”。

小结: 此诗是通过凭吊羊公碑而伤自身的际遇,为吊古伤今之作。

[补充诗人简介]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的代表人物。和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孟浩然的诗已经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的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其他诗人的羡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四、布置作业

诗歌《送魏万之京》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请任选一联来说说。

[参考]

•         首联先说朋友要走(叙事),再写昨夜之景(写景),这是倒叙。用“微霜”代深秋,“初渡河”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萧瑟的气氛。叙中有景有情。

•          颔联是写景,运用倒装,加深描写。“鸿雁”是思乡的意象,“云山”象征和故乡亲人的重重阻隔,抒发前途渺茫之情。“愁里听”“客中过”是叙事,交待了场合。

•          诗歌由事见景,见景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推敲诗句中的传神的遣词造句。

一、导入

1、 考纲对“语言”鉴赏的要求:语言鉴赏包括对语言的技巧、风格、表达内容、表达作用等的鉴赏,命题则常从字词、句子或者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

2、 常见的提问方式

•        你认为这一联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某字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炼字型)

•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一词领全诗型)

诗眼,是指整首诗或者一句诗中最精彩传神的字词,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句。也可以称作“关键词”、“关键句”。

二、“炼字类”答题步骤

 提醒:答题时要把该字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含有修辞手法,一定要点透。

(1)解释该字的含义。

(2)点出该字的作用。

(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生”是生长之意。(2)“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从海上生长出来的情态,赋予了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和情趣。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望月之人的相思之情伴随着明月的升起而生长扩散,弥漫于整个环境。

二、我也来试试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卷”“拂”是诗中思妇的动作,写出了思妇想要赶走月光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迷惘和烦闷。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是爱怜、怜惜的意思。熄灭蜡烛之后,月光洒满屋子,诗人(诗中主人公)产生怜惜之情。“怜”字写出了诗人的孤单和相思之情。因为诗人孤单,所以看到相伴左右的月光而产生怜惜之情;因为月自古都是寄寓相思之情的媒介,也因此诗人分外怜惜月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肥”“瘦”原指人体大小。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绿叶繁茂,红花稀少的景象,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抒发了女词人惜花伤春之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空”是“没有结果,白白的”意思。这里描写的是长江滚滚滔滔、永恒无尽地向前流淌的状态。诗人借自然的永恒反衬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从而表达出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渴望。

诗眼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布置作业

1、请从其他诗歌中寻找“诗眼”,进行分析鉴赏。

2、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第6第14题。

第四课时

训练目标:完成大纲要求,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一、训练要求:请从“意境型”“炼字(句)型”“紧扣话题型”或者“表达技巧型”四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手法来鉴赏王维的《山居秋瞑》。字数300-500字。

二、写作角度提示:

  1. 意境型:谈谈这首诗的意境美。
  2. 炼字(句)型:分析诗中传神的字词句。(诗中有几个句子发生了倒装现象,可以从韵律和情理的角度分析倒装的原因。)
  3. 表达技巧型:结合诗句谈谈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各有何表达效果。
  4. 紧扣话题型:可以课后“品读与探讨4”为话题,来分析鉴赏诗歌。

三、可用素材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王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补充资料)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比较《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导入新课

1、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2、特点

以边塞风光、战争场面、战地生活为主要题材,或表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或表现将士的思乡思亲之情或,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现为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  。 

雄浑悲壮,慷慨激昂,浪漫瑰丽……体现了阳刚之美 ,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充分表现了盛唐精神,成为后世诗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峰。

3、代表诗人

二、比较阅读:《燕歌行》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都是边塞诗,请从写景和主题上比较两首诗歌的不同。

方法:1+1=1 ,即分别对两首诗进行解读,然后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三、分项解读

(一)《唐之韵》05集介绍高适岑参,对两者的风格和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2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2》相关文章

tag: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