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97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赏析二】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余音袅袅的回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

词的上片,前两句展示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环境: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上,漏声已断,夜阑人静。“缺月”就是残月。“漏断”指古时计时的漏壶水滴完了,也就是夜已深了。“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这里“幽人”和“孤鸿”是两个意象,名为二实为一,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缥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这两句是说,我这独自往来的幽人,就象那时有时无的孤鸿影子一样,有谁看见我呢?这既表现了作者幽独孤寂的心境,也道出了他当时的难堪处境。

下片四句说的全是孤鸿,而实际上还是句句说的自已。“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说孤鸿被惊起不断地回头,心中的怨恨却无人知道。省,了解,明白。作者的这些内心活动,可从他给朋友的信中看出。《苏轼·答李端叔书》其中有一段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由此可见他在乌台诗案后,深知宦海风波的险恶,惊惧犹存,以致灰心钳口,有恨也无人知道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说孤鸿找遍了寒枝,拣来拣去总“不肯栖”,而宁愿在寂寞的沙洲里受寒耐冷。这是孤鸿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作者的人格境界。

这是一首借物比兴的词,由于意境很美,有一种仙骨气质,因此历来有很多的附会。关于此词的本事,宋人就有四说,其一,为黄州王氏女子作;其二,为黄州邻家女子作;其三,为少年时邻家豪右之女作;其四,为惠州温都监女作。这第四种说法流传最广,《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题作:“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吾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这四种说法均为传闻,大抵出于当时的一些坊间评话。这些牵强附会的传说,是对这首词的歪曲,有损于作者的原意,但也说明苏词的影响很大。虽然今天我们无法还原本旨,从当时作者的处境约略可以推断,词人初被贬谪,惊魂甫定,心情自然幽独凄清。这首词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寓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示了作者的孤高自许,篾视流俗的生活态度。


上一页  [1] [2]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相关文章

tag: 天下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