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陈子昂诗歌创作表现出怎样的个性风格?这种个性风格和唐诗风格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风骨 陈子昂提倡“风骨”,是对诗歌创作方面提出的美学要求,即诗歌既要有劲健刚直的内容、健康昂扬的感情,又要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生动有力的语言。
2、兴,是兴发感情;寄,是寄托。陈字昂提倡“兴寄”,即要求诗歌创作应当是有感而作,作而有所寄托,也就是要求诗歌有比兴、重寄托,关注现实、反应现实。
二、 填空题:
1、《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宫廷诗风
2、复归风雅 三十八首《感遇》诗
三、 论述题:
1、陈子昂对于初唐诗坛“兴寄都绝”、“风雅不作”的创作现实深为不满,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提出“风骨”“兴寄”两个革新口号,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革新要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他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比兴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比兴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是美刺比兴,而是要维持具有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传统,在诗歌创作中寄托济世的劝业理想和人生意气,这便与片面追求“彩丽竞繁”的齐梁宫廷诗风彻底的划清了界限,它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
陈子昂在诗歌创作中具体的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这就是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在其三十八首《感遇》诗里,有很多首与他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感遇》诗之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密告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弄得人人自危的现象。在《感遇》诗里,还有一部分是感慨个人身世,书写个人怀抱的作品。陈子昂将医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如第二首: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昌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摇落尽,芳意竟何成?
诗的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美春夏之间兰草、杜若的秀美, “幽独”隐寓自己的才华与高洁;后四句写秋风摧残,兰若凋零,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破灭的悲愤。全诗托物寓意,纯用比兴,言浅意深。
2、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纵横古今,两个“不见”相互映照发明,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明君的钦敬仰慕,隐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第三句俯仰天地,以广袤无垠的空间背景,有力的突现了第四句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觅的孤寂悲愤。此诗虽意在抒写一己之悲哀,但作者视野开阔,取象宏大,托意深远,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慷慨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蕴涵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这种昂扬壮大的情感、遒劲刚直的内容,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也正是陈子昂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tag: 唐诗歌 初唐四杰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