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74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是“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本文增加目标: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了解范仲淹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碧云天)。

二、教学《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朗读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理解下列词语

杨柳堆烟——(杨柳在烟雾笼罩中也如一堆堆烟雾)

帘幕——(垂落下来的柳枝像门帘布幕)

章台路——(代指歌妓聚集的楼馆)

乱红——(零乱的落花)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4、赏析

(1)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的是“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写的是“恨”,“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写的是“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苦”。)

(2)“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的字眼里蕴藏着意味?

(  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怎样的意境?

(  女子在这暮色将逝的夜晚,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眼前的春花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联想自己愁苦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女子的愁苦、伤痛无处倾诉,满怀疑问叩问花儿。花却缄默,无言以对。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不伤心,不痛苦呢?三月暮春的傍晚,深锁的庭院,层层叠叠的杨柳,飘过秋千的落花,苦苦等待无奈的女子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怀的春怨图,一个怅然若失、伤痛不已的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语浅而意入,情感层层推进,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三、教学《苏幕遮》(碧云天)

1、朗读

苏幕遮

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  天空碧蓝,地上落满了枯黄的树叶,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青山映在斜阳之中,在远方,水天相接,芳草不懂人情,依然在夕阳下青翠一片。黯然失魂,追思旅途,每天夜里,只有在那还乡团聚的好梦中才能安睡。明月登楼,思乡更切,倚着那楼栏怕不能自禁。借酒浇愁,一杯冷酒,两行乡思泪。)(陈庆德意译)

4、赏析

(1)《西厢记》“长亭送别”怎么化用了本文的句子?

(  “长亭送别”化用 “碧云天,黄叶地” 一句,成为“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

(2)前人评价本词“以秋景写秋心”,试作解说。

(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穰丽之景和深挚之情的统一。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词人运用了倒插逆挽的手法,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伤心秋景,在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景、人、情就更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四、背诵,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有关练习;将上阕扩展描写。

(扩展描写:秋天到来时,天高云淡,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这实在是一幅萧飒悲凉的塞外秋景图。)

(湛青,连云彩也变得湛青的天穹,它下面是一片铺满黄叶的原野。一眼看去就使人猛然感到秋天已经来临了。这充满秋色的天地,一直向前方伸展,同一派滔滔滚滚的江水连接融合起来。而大江远处还抹上一层空翠的寒烟,让江水和天空都显得迷潆莫辨了。正是斜日西下的时候,远近的峰峦各各反射着落照余晖,把夕阳的残光一步步带到更为遥远的地方。看到这一派景色,远游的客子陡然从心底里飘出一缕思乡之情,仿佛随着夕阳的残光远远飘荡开去,一直飘出斜阳之外,飘落在芳草萋萋的故乡,飘落在绿茵如染的自己的家院。)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