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现代散文《把栏杆拍遍》教案设计7

《把栏杆拍遍》教案设计7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507  栏目:现代散文
标签:现代散文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把栏杆拍遍》教案设计7,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检查背诵《摸鱼儿》《菩萨蛮》《水调歌头》

二、朗读课文15-17节,再次感受梁衡充满激情的语言。

语言富有激情,像一把燃烧的火炬,将历史点亮,将人生点亮。

三、研习课文。

1、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为什么说是独特的?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2、作者在描述的过程当中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四组对比

引用了《破阵子》之后,作者先将它与岳飞的《满江红》比较,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后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马……”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对比,认为“这些都是旁观者似的想象、抒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气势”。

将辛弃疾和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他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不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因为对国家有一颗放不下、管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他随时局大忙大闲,大起大落。

将辛弃疾的豪放和苏东坡的豪放作比较。文学史上将两人定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人物,梁衡却能见出不同来。苏轼是身处太平盛世,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辛的词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飞翔、燃烧、炸响、振聋发聩。

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辛词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和生活哲理。

引用:

在叙述中引入辛弃疾的代表作,并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由此,文章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独树一帜。

3、朗诵赏析两首《丑奴儿》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4、辛弃疾是如何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爱国词人的?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文章看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段文字和题目,作者就是通过这一篇文章想告诉我们:辛弃疾在乱世中饱受折磨,在拍遍栏杆中沉思,他和他的词在文人中是唯一的,在史学中是独特的。

四、总结:

总括起来看,辛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这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他本人的追求所决定的,也是他的词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独特之处;

总括起来看,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特殊的人生历程,再加上才能和思想,成就了一个千古爱国词人--辛弃疾;

    总括起来看,对散文至真、至美、至善、至高境界的不断追求,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探索,让梁衡成就了他的大散文。

板书:四组对比:作者先将它与岳飞的《满江红》比较,

将辛弃疾和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

将辛弃疾的豪放和苏东坡的豪放作比较。

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比较。


上一页  [1] [2] [3] 

,《把栏杆拍遍》教案设计7
《《把栏杆拍遍》教案设计7》相关文章

tag: ,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现代散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