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伶官传序》 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 主备人:冯诚 丰素贞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2、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3、理解“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媒体
投影www.lexue88.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lexue88.com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栏
一、导入新课
项羽一生,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意
(1)、一词多义
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微: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词类活用①函梁君臣之首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祸患常积于忽微
(3)、特殊句式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燕王,吾所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三、再读文本,思考探究
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
明确:“盛”“衰”二字贯串始终,全文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从提出论点到列举论据,从论证过程到推出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对比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呼后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夫祸患……岂独伶人也哉!”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明确:主旨: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含意: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可以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3、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
明确:可从不同的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后反思
tag: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