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欧阳修其人和历史背景
2. 熟读课文
3. 了解作者的历史观
4、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研习:
一、知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尤佳,有名的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本文选自《新五代史》,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和很多史学家一样,欧阳修编撰史书的目的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经验和历史鉴戒。因此,他除了记叙史实之外,还常常以“论”、“序”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篇便是《伶官传》前的序论。
二、论世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读课文,熟悉文章大意。
四、分析文章第一段
呜 呼 ! 盛 衰 之 理 , 虽 曰 天 命 , 岂 非 人 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 以 得
道理 (古今)人的行为/政治得失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为的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
天 下 , 与 其 所 以 失 之 者 , 可 以 知 之 矣 。
(代)前一句话
得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提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提问2: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事吗?)
提问3: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3:例证法
提问4: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即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五、分析文章第二、三段
世 言 晋 王 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不译 死 把 箭 并列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
也 ; 燕 王 , 吾 所 立 ; 契 丹 与 吾 约 为 兄 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此
推立 名--动,定盟约 背叛 “而”
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
三 者 , 吾 遗 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给 语气词,表期望
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 兵 , 则 遣 从 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 请 其 矢, 盛< 以
(代)箭 古今,官名 猪、羊 祭告 恭敬的拿
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
锦> 囊 , 负 而 前 驱 , 及 凯 旋 而 纳 之 。
介后 顺承 箭
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
第三段:
方 其 系 燕 父 子〈 以 组 〉 , 函 梁 君 臣 之 首 , 入 于 太 庙 , 还 矢 先
当 绳子 名—动,用匣装 省略“于”
,《伶官传序》教案15(人教版高二选修)tag: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