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隐逸情怀。
2、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不仅意会意境,而且能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描述意境。
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准确把握诗人追求隐逸,淡泊洒脱的人生志趣。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
2、运用“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把握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
1、 引导学生抓住意象进入“诗境”。
2、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把握诗人的隐逸志趣。
【作家作品】
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写过一首诗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诗多描写 ,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过故人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 并称“王孟”。
【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标出诗歌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昼: 。昏: ,天刚黑的时候。 昼已昏: 。
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 余: 。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
开烟树: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了,照耀得那样清晰明朗。
岩扉: ,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惟: 。 幽人: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微观探究】:置身诗境
(一)、寻场景
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确诗歌中所写景或物,两两合作,根据地点的转换看看能把诗歌分为几个场景?
(二)、入场景
展开联想与想象,把两幅画面所牵涉的人或景物及时间联系起来,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两幅场景。
(三)比场境
1、找出前两联和后两联所描写的两个场景的侧重点。
2、除此对比,同学们能找出两个场景内部存在的对比吗?
3、认真观察这几组对比可看出,两个场景实际就是两种生活。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其中的人不同,那么同学们根据你对诗中的个别词句或对孟浩然的了解,概括这两种生活具体指哪两种生活?两种人具体指哪两种人?
(提示:结合诗人的经历与本诗的创作背景)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2
tag: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