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呼兰河传》课堂实录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91  栏目:中国小说欣赏
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

作者:刘俊英    文章来源:2008年《世纪教育》第四期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自主预习了《呼兰河传》一文,下面请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每个小组重点展示一个知识点,小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但可以对其他小组的发言进行补充。小组内交流2分钟。 (老师板书课题)

    生1:我说说我们小组了解的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唯一对她呵护有加的是祖父,所以祖父、后花园成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最真挚的眷恋。中篇小说有《生死场》、《马伯乐》,、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使她的创作趋上成熟和辉煌。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生2:我们小组对课文主要内容是这样把我的:课文写了在“我”在自家后花园里和祖父的几件趣事:帮祖父溜平下了种的白菜窝、和祖父一起铲草铲了苗苗留下狗尾草、祖父教我辨认谷子和狗尾草、吃黄瓜、追蜻蜓、绑蚂蚱、浇菜等,也写了后花园美丽而有趣的景色,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师:好,这个小组做的不错,不仅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试着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由内容到思想感情这样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很好的。

    生3:我们小组补充:作者通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老师板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回忆、向往)

    生4: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我找到了这两个:蚌壳、倭瓜

    生5:我不仅读熟了课文,还背诵了几个句子……

    生6:我也背过了几个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自主展示了上节课的预习成果,预习效果还不错,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进一步努力。

    接下来我们通过个性化诵读和品析语言来进一步学习课文,首先每个小组确定你们最喜欢的一段或一部分内容,假如你们就是当时的萧红,用你们自己最喜欢的声调、语气、感情朗读出来,可以大笑着读,可以呼喊着读,可以手舞足蹈地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群读、个人读……下面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挑选内容并讨论朗读方式。

    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

    生:我们三个准备朗读祖孙二人的对话。

    师:好,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来读呢?

    生:分角色朗读。

    师:那你说说要把握住这两个角色的什么特点?

    生:要读出祖父的慈善、和蔼和小孙女的天真、可爱。

    另一生补充:还要读出小孙女撒娇、任性的味儿。

    师:好,那请你们为我们诵读。

    生读(学生响起阵阵掌声)。

    师:非常好,这位扮读祖父的同学还是用东北口音读的,很有呼兰家乡的味道。哪个小组还给大家诵读?

    生:我们小组也准备诵读这一部分,我们想跟他们竞争一下。

    师:好!就请你们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觉得你们小组读的怎么样?

    生:还不错!尽管没有带东北口音,可我们的朗读还是很带感情的。

    师:我也这样认为,这位扮读“我”的尽管是位男同学,可是能把握住小女孩那种天真、调皮的特点。同学们都看好了这一部分,实际还有很多段落是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朗读的,那位同学先来?

    生:我来读“花儿开了,就像……”一段。

    师:用怎样的方式来读?

    生:充满诗意地、深情地来读。

    生朗读。

    师:确实不错,读出了后花园诗意的美。可若要我来读这一段,我会用大声呼喊的方式来读,因为我认为,当时哪个生在地主大院里的饱受压抑和冷漠的小女孩,只有和祖父走进后花园,她率真的天性才得以释放,这是她的天堂。在这里,她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呼喊、可以欢笑,可以撒娇、也可以乱闹,这里的每个人、每株草、每棵瓜、每只蝴蝶与蚂蚱都可以自由自在的、任由自己的天性生长,所以我想呼喊着来读,将小女孩所有的不快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我来读?

    生:好!

    师大声呼喊着来读。

    师:谁再来?

    生:我俩想读小女孩浇菜一段。

    师点头示意。

    生读。

    师: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样?

    生:不怎么样,配合得不默契。

    师:我觉得还不错,你们在读最后一句的时候,是这样处理文字的:“哦,哦,下雨了!下雨了!哦,哦!”这样一改动,小女孩的活泼、调皮劲儿都给表现出来了,你们对课文揣摸得很透彻啊!应该表扬!

    师:那位同学再来?

    生:我想诗意深情地读“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

    生读。

    生:我想用充满欣喜的语气朗读“下白菜长得……”

    生读。

    生:我想用好奇的语气来读“可是白云一来了……”一段,小女孩见到这种情景很好奇!

    师:同学们的诵读很精彩,真是意犹未尽,以后我们可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师:文章之所以让我们如此陶醉,是因为作者的语言清新活泼、率真自然、充满灵气!这样的语言不可不品、不可不学啊!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板块的学习,从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任选个话题来欣赏和品味文章的语言,好不好?同学们先自己默读课文,认真品味,然后再交流。 生默读并自由品味课文语言。

    师:把你们在语言品味方面的收获说一说,咱们就按先词语、再句子、后艺术手法的顺序来交流。谁先来?

    生:我找到了一组色彩词,象“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一句中,“红的红”“绿的绿”,这样的词语运用很漂亮,符合小孩的心理。

    生:我也找到了这样的词语,象“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色彩也很鲜明,容易引起读者的想象。

    师:是的,运用色彩词能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明,有层次感,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作者都很注意景物色彩的搭配,谁能举个例子呢?

    生:我想起一句诗来是什么“春来江水绿如兰……”

    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确实只这样的,我们学过的现代文里也有,比如朱自清的《春》中“红的象火……”

    生:……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师:哪位同学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找到的是一组叠词用的很好,象“明晃晃”“胖圆圆”“蓝悠悠”等。

    师:我们还能说出那些叠词呢?

    生(七嘴八舌地):红彤彤、绿油油、黑乎乎、白花花、黄澄澄、金灿灿……

    师:太好了,同学们一说就是成一个系列,还有吗?

    生(七嘴八舌地):冷飕飕、暖烘烘、暖洋洋、热乎乎……

    生:老师,我想进一步说说这些叠词运用的妙处,再用一些叠词造句好吗?

    师:太好了,开始吧。

    生:我觉得这些叠词很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具体情况,如“胖圆圆”写出了蜜蜂的体态,“毛嘟嘟”写出了狗尾草的质感,“蓝悠悠”写出了天的色彩,很形象。我还觉得有时这样的叠词还能让景物变得充满诗意。

    师:哦?

    生(继续):象“早晨起来,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远处的山影影绰绰的,如缥缈在仙境里一般。”

    师:很不错!有赏析,有实例运用,你对语言的理解这样富有灵性,写作功夫一定了不得!加油!

[1] [2]  下一页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