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朵花微笑》教案
沂源一中 杨慧芳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哲理性语言
2、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步骤:
导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佛陀”大自然到处都洋溢着盎然的诗意,跃动着生命的灵性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亮程的村庄,来感受作家无羁的心灵,编织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
检查学案预习的情况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点,尽量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解决并反思解疑的方法
特别要注意对成果展示的评价
让学生再充满感情的重新朗读课文
合作交流:
品味语言:体味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我一个人在山坡上看到花的美丽与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力,内心感到感动和喜爱于是一个人笑出了声,充分表现了我对花们的喜爱
(2)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荒草在一次不经意的浇灌中得到滋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那种绿如此的浓厚,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喜爱,自己的愿望得到实现,能够和喜爱的东西相伴是一种幸福,所以感到满足
(3)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我的微笑可能对小草有所鼓励,而青青芳草的微笑又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所以生命需要赞美和鼓励
(4)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泥土深处的事情
人在很多的时候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位置,在看待自然时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孰不知,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浅薄与无知是如此的深刻在无穷的自然面前我们永远都是浅显的但是人们却总是高傲的
(5)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我从草木的身上明白了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才会让人获得鼓励,大自然的美丽会让我们对未来产生憧憬和希望,虽然人类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但是应该走进并亲近自然
有的时候人类过多的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对生活和自然已经麻木,对自然的亲近缺少主动性,或者是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研究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深邃和博大当然也就难以理解了
深入探究:
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
作者笔下荒芜的大自然充满了童话色彩,是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园里,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
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唯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悠长的思绪看似平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
与"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对应的句子应是"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散文在表现对草木的亲近和草木其实无法亲近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感情,既有快乐和幸福,也有天命中的孤独无助,是一种爱、快乐、忧伤、痛苦甚至绝望的交织但是,当我"对一朵花微笑"的时候,有的是满怀虔诚的赞美和感动
总结主题:
一朵花只是一个脆弱微小的生命,它却和世上所有的生命一样真诚,一样顽强,一样的生生不息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它,我们需要对它微笑;在繁重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一双慧眼来看到花草的微笑,还需要静下心来,关注并且亲近周遭的自然对一朵花微笑,就是对生活微笑,能这样坦然自若,给自己一个轻松愉悦的机会,一个与自然融和的契机,生活就会变得澄澈而自然
巩固提高:
(一)你对身边的一花一木,泓泉彩虹,清晨黄昏等自然景象有感触,有震撼吗?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注意景物描写和自身的感悟
(二)阅读下面的美文,并完成文后的练习
感谢生命
李丹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阴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我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阴,而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衍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尽管至今为止,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啊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人民日报》 2001.4)
1、在这篇散文中,(1)、开头部分对漫天杨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完全被震撼了”?
答:(1)、作用是( 不超过35字)
(2)、原因是(写出两点,不超过35字)
(1)突出杨絮为繁殖后代不惜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情况,为后文的感悟作铺垫
,《对一朵花微笑》教案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