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边塞诗派
一、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归纳特征
(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三、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秋月、雪山、孤城、雁飞、箭飞、马走。
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如果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那么《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给人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起句以飞来之笔描绘了令人触目惊心而又神奇壮阔的异域风光,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暗示了出征的艰险。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唐军将士征战的是黄沙滚滚的戈壁大漠。出发时,狂风怒吼,漆黑一片。途经地,碎石斗大,满地乱滚。边塞奇景,苍茫壮阔。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环境描写,夸张而不失真,惊险而不畏怯。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烟尘飞”三字,描写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表现了匈奴进军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然后,诗由造境转而写人——顶风冒寒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铁旋作冰。”诗人对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气氛的紧张。“幕中草檄砚水凝”,巧妙地抓住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像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全篇奇句豪气,因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而“奇而入理”,“奇而实确”,如风发泉涌,别具一格又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