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比较鉴赏
教学目标:
①分析摹写音乐的不同手法
②听一段音乐,摹写音乐
教学重点:
区分描写声音的不同角度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描写一段音乐
一、导入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唐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三篇摹写音乐的至文《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这三篇文章被清代的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二、检查预习
1、阅读学案中的节选文字,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摹写声音时的角度有何不同
《明湖居听书》为正面描写
《猎人笔记》为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听众神情表现歌声动人。
2、《明湖居听书》中正面描写声音时,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通感
注意:学生对于通感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应在这里详细讲解
先提问学生造一个普通的比喻句,如“她的脸红扑扑的,像个红苹果”。“红扑扑的脸”与“苹果”都是人视觉上所看到的,这是比喻。而通感则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如“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诗歌中也常用到这种修辞手法,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三、比较鉴赏《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三首诗歌
文学作品的体裁不同,但描写音乐的手法却是相通的。刚才我们学习了小说中描写音乐的不同角度,带着学过的内容,我们一起分析这三篇“摹写声音至文”。
1、《琵琶行》片段中是通过什么角度描写声音的?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正面
凝绝不通声暂歇 描写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写
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侧面描写中是通过环境烘托表现音乐美妙
2、《听颖师弹琴》中各是通过什么角度描写声音的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正面
天地阔远随飞扬。 描写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侧面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描写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侧面描写中通过描写听众感受表现乐声美妙
3、《李凭箜篌引》各是通过什么角度描写声音的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描写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侧面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描写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侧面描写时通过描写音乐效果表现乐声动人
四、课堂练笔
清代的方扶南对这三篇文章还各有评价:韩诗足以惊天;李诗足以泣鬼;白诗足以移人。足见这三首诗歌的艺术魅力。现在我们就来和古人较量一下,看同学们的生花妙笔能不能打动在场的所有人。
播放李娜的《青藏高原》
五、交流欣赏习作
六、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不仅可以摹写难以捉摸的声音,还可以将其它一些无形之物化为有形,课下请试着运用今天课上学过的方法描写“愁”,要求字数在200字左右。
板书: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