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戏剧艺术是诸种艺术门类中历史悠久、成就显著的一个门类。两千多年来,人类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现了变幻无定、异彩纷呈的社会与人生。整个一部戏剧史就是人类的精神史、情感史和文明史。戏剧的发展始终同整个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与小说、诗歌、散文的潮流相激相荡、相汇相融。到了二十世纪,戏剧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延伸到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中,成为这些新兴艺术门类的生命和血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戏剧因素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有人在活动,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不过的生活里,都有戏剧的因素存在于其中。恰恰是在这些“戏剧性因素”中闪烁着人生的况味和社会的深层秘密。帮助中学生了解一些戏剧文学的初步知识,学会从戏剧经典中洞察社会与人生,对于提高他们对于生活的敏感性,加强他们的思想与艺术修养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本教材的编写,遇到一个如何对待戏剧的专门知识的问题。戏剧是一门高度成熟的艺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整而丰富的理论和技巧体系。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的一般戏剧观众大都停留在“看热闹”的水平。如果想引导学生“看出门道”,就不能停留在对戏剧作品只作诸如“主题思想”、“人格性格”、“语言技巧”等一般文学分析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戏剧理论武器。戏剧理论说起来深奥,其实,它就寄寓于每一部戏剧经典之中。结合具体作品领会一些戏剧知识和技巧是一条很便当的途径。因此,《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材采取“一条红线串若干珍珠”的结构。全书由概论和对九个经典剧本(片断)的导读构成。
每一个导读单元都分成四个栏目:“相关链接”、“剧作选读”、“赏析指导”和“探究与实践”。因为戏剧大都带有结构紧凑、动作连贯的特点。这给所选片断的导读会带来困难。如果学生对整出戏剧缺乏全般的了解,面对所选的片段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每一章的“相关链接”是进门时不得不迈过的“门槛”;“剧作选读”是课堂讲授和实践的主要部分;“赏析指导”是一个单元的“核心唱段”,一般不采取分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的套路,而是抓住选段的几个“华采之点”对剧本的思想精粹、技巧特色和相关的戏剧知识作出阐述;所提示的教学要求最好能在朗读、表演与讨论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到,而不是单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大体相当于“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在“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演”获得启示。“探究与实践”则希望通过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饰演来反刍、加深和拓展前面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原创精神。
二
本教材的第一部分是“概论”。这部分简约地叙述了戏剧的起源、基本美学特征和中外戏剧发展的线索,像是一张脉络清晰的地图和旅游指南,阅读后按图索骥,学生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戏剧人生”的旅行。
“概论”之后的第一单元是希腊时代的戏剧名家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是站立在西方戏剧史源头上的里程碑。亚里士多德称这部悲剧是一个“典范”。教材中选读的第三场和第四场,凸现了远古时代人和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主人公那种对于“真相”的蝎子式的叮问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教材以该剧为典型介绍了戏剧对于“完整性”的要求以及“悬念”、“冲突”、“高潮”、“结局”等结构性因素,结合第三场讲解了戏剧最具魅力的“突转”设置。
第二单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及其《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材中关于莎士比亚的介绍特别强调“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他的时代,而且属于所有的世纪”。(本·琼生)该单元提供学生选读的是剧本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月夜幽会”(第二幕第二场)。结合这一场的赏析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爱情应该是一种“美的情感”。“赏析指导”中对戏剧中的抒情段落的情境设置以及抒情性独白的使用作了阐释。“探究与实践”中附有一段独白的英文原文,可供学生朗读或表演。
第三单元是中国戏剧经典《牡丹亭》和它的作者汤显祖。中国的戏剧与西方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美学特征。汤显祖是堪与莎士比亚媲美的戏剧大师。《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以情而死、为情复生”的“死去活来”的曲折经历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情”与“理”的尖锐冲突,用生花妙笔绘出了以杜丽娘为中心的正反两方面的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与冲突,富于抒情色彩与社会内涵。近年来,作家白先勇与江苏昆曲剧院合作,推出新编《牡丹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欢迎。这表明,该剧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教材中提供学生阅读的“游园”一段是该剧的“戏眼”,全段洋溢着诗情画意,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观赏性。光盘中提供了梅兰芳大师演出的《游园惊梦》,学生可以结合欣赏大师的精湛表演一窥中国古代戏剧的奥妙,并了解“生旦净末丑”诸行的区别及其所饰演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单元是欧洲著名喜剧艺术家莫里哀和他的代表作《伪君子》。喜剧是戏剧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种。《伪君子》是讽刺喜剧的巅峰之作,它对于伪善的揭露淋漓尽致。别林斯基说:“击中伪善这条多头毒蛇的人是伟大的。”莫里哀因其对人性的丑陋的鞭挞而永驻史册。通过对《伪君子》第三幕的赏析,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喜剧、喜剧的美学特征和创作方法。在“赏析指导”中,特别介绍了作为戏剧精髓的“揶揄”的戏剧手段。正像莫里哀本人所说:“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就是致命的打击。人容易受苦,可是人忍受不了揶揄。”教材中还以达尔杜弗为例,探讨了喜剧人物的扁平性质。
第五单元是北欧的剧作家易卜生和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这部被称之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的剧作,曾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引起过巨大的轰动。可以说,娜拉告别丈夫时的关门声至今还在全世界回响着。教材结合该剧最后一幕的片断的分析,着重指出,“事件”在戏剧结构中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细致而微地分析了《玩偶之家》中两个“事件”如何引爆了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并使其跌宕有致地展开,把戏剧推向激动人心的高潮。教材在“探究与实践”中要求学生以戏剧形式为“娜拉走后怎样”设计一个结局,通过比较和切磋可以对该剧的主题认识有所深化。
第六单元是俄国现代剧作家契诃夫和《三姐妹》。契诃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他的戏剧创作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正如曹禺所说:“契诃夫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发现,原来在戏剧的世界中,还有另外的一个天地。”《三姐妹》没有人们在一般戏剧中常看到的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冲突和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三姐妹》中,如果说有“反面人物”的话,那就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致命的庸俗”,它侵害人们的肌体,使三姐妹从“春天的明朗”走向了“秋天的忧郁”。戏剧的结尾既有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悲怆,也有对于冬天之后的春天的希冀。教材要求学生在笼罩全剧的迷雾般的“情调”中去摸索和探求人生的意义和对于永恒的渴望。
第七单元是我国现代的戏剧大师曹禺和他的《北京人》。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他是一个至今还没有人超越的中国现代戏剧的高峰。《北京人》与《雷雨》、《日出》不同,它是追求“寓深邃于平淡之中”的卓越成果。教材中选取的第二幕的片断,突出地表现出作者对于诗化戏剧的追求。在调动戏剧手段塑造愫方这个美丽女性时,作者达到了戏剧情景与女主人公的心灵起伏相激相荡、相融相汇的美妙境地。整个段落就像一首抒情诗,而诗的灵魂就是幽怨女性愫方。在本单元的“探索与实践”中,要求学生将剧中几千年前老北京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的情怀同剧中曾文清这样的现代北京人加以对比,可以引导学生深化对于剧本主题乃至人类精神历程的理解。
第八单元是老舍和他的《茶馆》。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话剧,又是一部享有广泛国际声誉的作品,它对本土化作品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卓越的启示。剧本的结构也是别开生面的:它不像传统话剧那样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和冲突来展开,而是以一个“小茶馆”的微缩景观展现中国这个“大社会”的俯仰沉浮。每一幕都是生活的一个横切面,通过从晚清末年到民国灭亡的三幕(横切面)展现了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中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旧中国何以灭亡的深层原因。老舍善于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在中国作家中无人可及。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教材选摘的第一幕和第三幕的片断中领略到。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对其中的若干段落进行实演,一定会使演出者有更深刻的体验。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编写说明tag: 戏剧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