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浪漫七夕》教案教学设计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浪漫七夕》教案教学设计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23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浪漫七夕》教案教学设计,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

浪漫七夕

汶上一中郭玉亮

【教学目标】:

     1、了解七夕的来历及习俗。(重点)

     2、认识七夕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爱情观。(难点)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七夕,像一位清丽的女子,轻蹙着娥眉,明眸中带着淡淡的哀怨。又像一个故事,一个哀怨悠长的故事,诉着千古恋人的耳语,仿佛前世与你相遇,千丝万缕,纠缠在心底,直抵灵魂,时间在此停止转动。“七夕”一个美丽动人传说,一首忧伤哀怨的曲子,它是传说,是希望,还是浪漫?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七夕,感悟传统文化的风采!

    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是日,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三、节日起源与发展:

     七夕起源于古代的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牛郎织女本是银河两岸的两个星座,现代天文学上称为天鹰座和天琴座。天鹰座由三颗星组成,牛郎星是其中最亮的一颗,由于三颗星并成一线,民间称为扁担星,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的形象。三颗星变成了父子三人,有了人间家庭的味道,牛郎星东南有六颗牛宿星,人们看作是牛郎牵的牛。天琴座也有三颗,构成三角形,被人们想象为织女织布的梭子;织女星东方的四颗星构成四边形,被看作是织女的织布机。关于星座的想象是人间生活的折光。古代的人们企盼夫妻互敬互爱,和美恬静,充满田园情调的生活,便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人化”为农耕社会中的一分子,让他们生活在民众之中,并安排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塑造为劳动人民的代表。牛郎是朴实憨厚、勤勉真挚的劳动者形象,织女是仪容贞静、感情丰富的民间美女形象。牛郎牧牛耕地,织女养蚕织布,正是古代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面貌。

    西汉时期,牛郎织女由星名变成了男耕女织的神话人物,并且被注入节日的内容。在《淮南子》、《风俗通》中,出现了“鸟鸦填河桥而渡织女”和“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传说,在民间随之产生了七夕夜外出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活动。宫廷在这一天的夜晚有“穿七孔针”、“跳于阖舞”之俗。“七夕”就成了一个重要节日。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至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日趋完善,七夕已成为普遍的节日。节俗活动日臻丰富多彩,“乞巧”之举则成为最普遍的节俗活动。到了隋唐,七夕节的规模和盛况远远超过了以前,吟咏七夕的诗篇比比皆是,仅全唐诗中,就有近千首。

    宋代罗烨、金盈之辑的《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填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我们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节的热闹景象。人们自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到了临近七夕,乞巧市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绝不亚于古代最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节是时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宋代以后民间的乞巧活动更为丰富,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一步完善,并有了新的发展。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增加了喜鹊因架桥而被踩秃了头的情节。每逢七夕,民间便设“乞巧市”,专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开始,连续数日,同时还出现了乞巧楼、乞巧棚,卖“花瓜”、“巧果”、泥人等应节食品,加上丢巧针、穿针乞巧等习俗,热闹非凡。

    明清时期,七夕作为最重要的民间年节之一,可谓精彩纷呈。据记载,明代七夕时,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据《清嘉录》载,百姓用乞果或偕花果,“陈香烛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不少商家把“七夕节”当“情人节”,一味地注重了“中国情人节”中的“情人”意蕴,而忘却了蕴涵在七夕节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商家在“拉拢”人心方面煞费苦心,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法层出不穷,促销噱头花样翻新,而与西方情人节过于雷同,那些钻石、黄金、铂金、翡翠等商品,与七夕的节日气氛难以匹配,缺少“七夕节”的文化底蕴,缺少东方情调。

    四、节日习俗:

   (一)与女子有关的风俗

    穿针乞巧(投针验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

[1] [2] [3]  下一页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浪漫七夕》教案教学设计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浪漫七夕》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浪漫七夕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