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小石城山记》课堂实录

《小石城山记》课堂实录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36  栏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标签: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小石城山记》课堂实录,
 生1:第一段主要是写景,第二段主要是抒情。

  师:有没有议论呢?

 生1:有。

 师:这位同学从总体上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还没有更具体点的答案呢?

 生2:第一段介绍了小石城山的地理位置,第二段写作者由自然景观发出的联想和思索。

 师:很好,语言概括能力很强。不过,第一段仅仅只是介绍了小石城山的地理位置吗?还有没有写到其他的?

(学生相互议论,纷纷举手回答)

 生3:还描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

 师:对了,还描写了山上的奇特景物。那么,具体都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3:积石、堡坞、嘉树,美箭。

  生4:还有山洞、水声,山石的分布等

   师:没错,从课文的鉴赏提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山石的瑰玮呢?

生齐答: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窈,三是山石分布的疏密有致。(幻灯片展示)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些景物的特点,应该用哪个字更合适呢?

   生5:奇

   师:聪明!那么,如此美景有没有得到世人的瞩目呢?

   生6:没有。

   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

   生6:“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而不得一售其技,是故劳而无用。”

   师:回答正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6:我怀疑有没有创造万物的神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以为确实是有了。又诧异这么美的山石怎么不出现在中原,反倒在偏远的永州,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意思就是说,美景并没有被世人所发现,只能在偏远的地方独自寂寞着。

   师:解释得很好,在这里,作者对造物者的有无发了一番自己的感慨。请问,作者对造物主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生7:怀疑其存在。

   师:一直怀疑吗?

   生7:不是,到了小石城山,便确信它是有的。

   师:为什么突然觉得造物主存在了呢?

   生7:因为如此美的景只有上帝才能造出来。

   师:课文哪里有写到呢?

   生8:“无土壤而生佳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师:看来大家对重点语句理解得不错。作者后来还怀疑造物主的存在吗?

  生9:怀疑,从“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作者诧异如此的美景却只能在生长在偏远的山区,最后又说,“余未信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不相信造物猪的存在的。(师生共同鼓掌)

   师:分析得非常正确,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课文,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把作者的态度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幻灯片展示)

怀疑-——确信——诧异——否定

师:下面我们进入讨论探究环节.请同学们深入思考,找出你不懂的问题,课堂上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生1:我想问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闲着没事,写写自己去游览的经过吗?

众生齐答:不是。

生2:应该是有所寄托的吧。

生3:我觉得也是,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喜欢在文章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师:没错,那么作者通过写小石城山想要表达点什么呢?这其实也就是课文的主旨。上节课我让大家回去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相信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幻灯片展示问题)

1、“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一句,你认为作者是否在影射自己?

提示:永州山水奇特秀拔,极为罕见,而处于穷乡僻壤。人呢?

师: 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思考了,现在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代表一:“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作者在这里实际上是借小石城山来比喻自己,说自己不被朝廷欣赏。

代表二:我们小组认为是在影射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他是怀才不遇,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师:要正确理解句子,我们必须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加以体会。教师补充背景介绍:

幻灯片展示)

柳宗元四岁读书,十三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辞。二十一岁中进士。年轻的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很高的声誉。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当时作者柳宗元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升为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小石城山记》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的第八年。.

 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此外,他在愚溪时还写有《游黄溪记》。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唯有悬溪之畔的柳子庙,尚可以寄托后人的情思。

师:看完这些文字介绍,相信大家对柳宗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试着找出小石城山跟作者的共同点,或者说景物的处境跟作者的遭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学生激烈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代表三:景物的处境:风景很美但只能在偏远的地方独自飘零,不被欣赏,

作者的遭遇:怀才不遇只能在偏远的永州当个小司马,不被重用。

师:分析得很透彻。景美却被弃置,有才却不被欣赏。这实际上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呢?

众生:是。

师: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1:痛苦

生2:郁闷

生3悲愤

师:(呵呵)柳宗元的心情跟你们也是一样的,看来同学们能够悲其所悲,感其所感了。(生笑)

师:经过大家的分析,问题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幻灯片展示)

作者表面上是在为小石城山叫屈,实际上他是借着质疑造物者的安排,既为奇石大抱不平,也为自己被贬谪荒远已长达八年的苦闷忧愁而鸣不平。把自己怀才不遇之情寄托在被弃置的美好事情上,用曲笔表达自己身遭贬逐的不平之鸣。

师:通过思考探究,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我们一起提出来,在课堂上解决。

(学生踊跃提问,课堂气愤很活跃)

生2:“逾黄茅岭而下”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3:表示顺承关系。

师:大家觉得对吗?

众生:对。

生2:“土断而川分”中的“而”又是什么意思?

生3:表示并列关系。

师:大家觉得他的解释对吗?

众生:对。

师:“而”字的用法是高考的考点之一,这篇文章中“而”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它的用法。(幻灯片展示)

     (1)表顺承关系:

例如:1、逾黄茅岭而下,2、其一少北而东

(2)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例如:3、土断而川分,4、益奇而坚

(3)表转折 例如: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4)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地)《劝学》

(5)表原因=“因而”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

(学生做笔记)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5:基本没有了。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全弄懂了课文,个别同学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课下再跟其他同学探讨一下。现在让我们来小结一下课文:(幻灯片展示)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石城山记》课堂实录
《《小石城山记》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