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参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参考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954  栏目:先秦诸子选读
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参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参考

重点、难点

1.讲授第1则、第2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养气学说以及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今日矣 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芒芒然归贫贱不能

选文解读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在第1则选文中,弟子公孙丑问道:“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和公孙丑谈“知言”的部分,本教材的选文中没有选,只选了他谈“养浩然之气”的部分。公孙丑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回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以直养而无害”,有的学者理解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有的学者理解为一直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此处取第一种说法。“塞”指充满。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充满于上下四方。“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是相配的;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馁”本指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朱熹认为,“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参见《孟子集注》)。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浩然之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即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出其不意夺取的(也就是说,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只要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孟子和告子的争论,这里不必给予太多的关注。只要把握住培养浩然之气的基本点,这就是“集义”,就是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有事焉”即一定有所事于此,一定要从事于这集义养气的事。朱熹《孟子集注》:“正,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是也。”“闵”就是忧虑。“揠”就是拔起。“芒芒然”是疲倦的样子。“其人”指他的家人。“病”意思是疲倦。“非徒”即不仅仅。这一段话是说: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是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是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结果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总起来说,要培养浩然之气,根本就是“集义”。只管“集义”,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自然能养成那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除此之外,不必急切地去追求成功,那样做只会有害。

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充满浩然之气的人格。第2则选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是跟孟子同时代的人,大概信奉纵横家的学说。他推崇的公孙衍、张仪都是战国时候的纵横家。他问孟子: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真正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熄”指战争平息。孟子的看法大不相同。他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丈夫之冠也”,意思是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丈夫”指成年男子。“冠”指男子到成年时举行加冠礼以示成人(一般是在20岁)。“父命之”指父亲训导他。“女子之嫁也”,是指女子出嫁的时候。女儿出嫁时,母亲谆谆告诫说,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孟子认为,像这样把顺从作为正道,乃是妇女之道。言下之意是说,公孙衍、张仪之流阿谀苟容、顺从统治者来窃取权势,根本就不是大丈夫之所为。那么怎么样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里有一连串孟子式的比喻:“居天下之广居”是说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也就是“仁”里。孟子说:“夫仁,……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孙丑上》)。“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说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也就是“礼”之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也就是“义”。孟子说:“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孟子·尽心下》)。这些比喻,主要是就立身问题而言的。然而只是自身立得正还不行,还应该有所进取:“得志与民由之”,是说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推其所得于人”(语出朱熹《孟子集注》)。“不得志独行其道”,是说在事业上不成功、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守其所得于己”(语出朱熹《孟子集注》)。不管是什么时候,对仁义道德的践履都是毫不松懈和改变的: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淫”,惑乱),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移”,改变),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略。

二、讨论:什么是大丈夫?

提示:参考教师用书的选文解读以及教材的相关链接部分。简单的说,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执著于践履仁义道德,在事业成功、能够实现自己志愿的时候“推其所得于人”,在事业不成功、不能够实现自己志愿的时候“守其所得于己”,绝不为贫贱、富贵或权势的压力改变自己的志节操守,而充满浩然正气。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参考答案:

1.病,疲累,倦困。

2.丈夫,指男子、成年男子。

3.移,改变。

4.苦,使痛苦,使难受。曾,同“增”。

有关资料 

1.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章

气,只是一个气,但从义理中出来者,即浩然之气;从血肉身中出来者,为血气之气耳。

……

或问:“浩然之气,是天地正气,不是粗厉底气。”曰:“孟子正意,只说人生在这里,便有这气,能集义以养之,便可以充塞宇宙,不是论其粗与细、正与不正。如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理如此。若论盗跖,便几于无此心矣。不成孟子又说个‘有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

……

“浩然之气”一章说得稍粗。大意只是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气便浩然。如“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如“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自家有道理,对著他没道理,何畏之有!

……

“浩然之气”一章,孔子两句尽之,曰:“内省不疚,夫何惧忧何!”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五十二)

……“不动心”是孟子本领,“知言”、“养气”是孟子工夫,愿学孔子是孟子学脉。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孟子修养功夫,尽于其告公孙丑二语,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论浩然之气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论养之之术,则曰:“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其功夫尤为坚实。孟子所以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皆此集义之功夫为之也。

[1] [2]  下一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参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