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
韩晓蓉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
一: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二:合作探究:
思考:
1、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2、 “臣弑其君,可乎?”
孟子毫不回避书册之中记载了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于是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对孟子来说,这个问题真是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一方面
3、怎样才可以得到民心?
由第3则选文可以看出,第1则、第2则选文的内涵其实是相通的。孟子是这么说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认为,要想赢得百姓的心其实很简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而这样做也便是仁,所以孟子接下来说:“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为动词,意思是走近、趋向。“走”是跑的意思。“圹”指原野。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姓归向仁、归向有仁德的tag: 教学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