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魏世家第十四》原文及译文

《魏世家第十四》原文及译文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42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魏世家第十四》原文及译文,

①成,即魏成子;璜,即翟璜。    ②阙门:古代宫殿前两边建有楼观,两楼观之间即为阙,或称阙门。也代指宫殿。    ③居:平时。    ④与:交往。    ⑤达:得志,显贵。    ⑥卜:选择。    ⑦西河: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于今陕西省东部。    ⑧比周:结党营私。比,勾结;周,亲密。    ⑨千钟:指俸禄很多。钟,古容量单位,十釜为一钟,一釜为六斗四升。    ⑩恶:怎么,哪里。    (11)逡巡:犹疑徘徊。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①。
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败秦于注。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识。是岁,文侯卒,子击立,是为武侯。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②,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七年,伐齐,至桑丘。九年,翟败我于浍。使吴起伐齐,至灵丘,齐威王初立。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十五年,败赵北蔺。
十六年,伐楚,取鲁阳。武侯卒,子立,是为惠王。

①壅:堵塞。    ②公子朔:卷十五《六国年表》、卷四十三《赵世家》均作“公子朝”。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公孙颀自宋入赵,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魏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今魏得王错,挟上党①,固半国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②,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③。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赵不听。韩不说,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家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则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子④,其国可破也”。

①挟:拥有。    ②说:同“悦”。    ③围:这里是被围的意思。    ④適:同“嫡”。

二年,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三年,齐败我观。五年,与韩会宅阳。城武堵。为秦所败。六年,伐取宋仪台。九年,伐败韩于浍。与秦战少梁,虏我将公孙痤,取庞。秦献公卒,子孝公立。
十年,伐取赵皮牢。彗星见①。十二年,星昼坠,有声。
十四年,与赵会鄗。十五年,鲁、卫、宋、郑君来朝②。十六年,与秦孝公会(社)[杜]平。侵宋黄池,宋复取之。
十七年,与秦战元里,秦取我少梁。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③。
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
二十年,归赵邯郸,与盟漳水上。二十一年,与秦会彤。赵成侯卒。二十八年,齐威王卒。中山君相魏④。

①见:同“现”。    ②郑:即韩。韩哀侯灭郑后,迁都于新郑,所以韩也称郑。    ③田忌、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解救了赵国,并在桂陵大败魏军,这是古代著名战例之一。详见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和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④中山君:魏文侯攻灭中山国,命其子为中山君。《索隐》又说其弟为中山君。本句所说的中山君为何人,不详。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①。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愿效之②。”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③。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④。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曰⑤:“将出而还,与北同⑥。”太子果与齐人战,败于马陵⑦。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军涓,军遂大破。

①魏伐赵,赵告急齐:这两句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作“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正义》认为《世家》之文有误。    ②效:呈献,进献。    ③益:增加,超过。    ④啜汁:饮残汤剩饭,比喻趁机得利。啜,尝,饮;汁,汤。    ⑤御:驾驭车马的人。    ⑥北:败,败逃。    ⑦败于马陵:孙膑用计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自杀。其事详见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参见《田敬仲完世家》。

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①,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归魏②,魏怒,不入③。三十五年,与齐宣王会平阿南。
惠王数被于军旅④,卑礼厚币以招贤者⑤。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⑥。梁惠王曰:“寡人不佞⑦,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⑧,寡人甚丑之⑨。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⑩,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11),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12)!”
三十六年,复与齐王会甄。是岁,惠王卒,子襄王立。

①商君:即商鞅。商鞅诈骗魏公子卬并袭夺魏军事,详见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②亡秦:从秦国逃出。归:归顺,投靠。    ③入:接纳,收留。    ④被:遭受。    ⑤币:礼物。    ⑥梁:魏国迁都大梁后又称梁国。    ⑦不佞:无能,不才,古人自谦之词。佞,才能。    ⑧宗庙: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处。社稷(jì,计):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社,土神;稷,谷神。宗庙社稷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因而常代指国家。    ⑨丑:惭愧,羞耻。    ⑩辱:屈尊。幸:亲临。“辱幸”是对人表示尊敬之词。    (11)庶人:平民。    (12)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以上梁惠王与孟子的谈话与《孟子》书中所记略有出入,参见《孟子·梁惠王上》。

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为王①。
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围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
六年,与秦会应。秦取我汾阴、皮氏、焦。魏伐楚,败之陉山。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阳。八年,秦归我焦、曲沃。
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啮桑。十三年,张仪相魏。魏有女子化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②。张仪复归秦。

①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惠王生前已自称王,死后无需追尊。    ②关于惠王、襄王、哀王世系,《集解》引荀勖(xù,旭)据《竹书纪年》认为,惠王三十六年改元,改元后(按:史书通称后元)十七年年惠王卒。又据《世本》说惠王生襄王而无哀王。《索隐》也引《世本》说襄王生昭王,无哀王。但《索隐》又认为《魏世家》本文“纪事甚明,盖无足疑”。而是《世本》和《竹书纪年》都把哀王一代遗漏了。

哀王元年,五国共攻秦①,不胜而去。
二年,齐败我观津。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门②。六年,秦(求)[来]立公子政为太子。与秦会临晋。七年,攻齐。与秦伐燕。
八年,伐卫,拔列城二。卫君患之。如耳见卫君曰:“请罢魏兵,免成陵君可乎③?”卫君曰:“先生果能,孤请世世以卫事先生。”如耳见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赵,断羊肠④,拔阏与,约斩赵⑤,赵分而为二,所以不亡者,魏为从主也⑥。今卫已迫亡,将西请事于秦。与其以秦卫⑦不如以魏卫,卫之德魏必终无穷。”成陵君曰:“诺。”如耳见魏王曰:“臣有谒于卫。卫故周室之别也⑧,其称小国,多宝器。今国迫于难而宝器不出者,其心以为攻卫卫不以王为主,故宝器虽出必不入于王也。臣窃料之,先言卫者必受卫者也⑨。”如耳出,成陵君入,以其言见魏王。魏王听其说,罢其兵,免成陵君,终身不见。

①五国:指韩、魏、楚、赵、燕。五国攻秦事,参见卷五《秦本纪》。    ②走:赶走。犀首:官名。当时公孙衍任此官。    ③成陵君:魏国大臣。    ④羊肠:地名,指太行山之羊肠坂。    ⑤约:准备。斩:分割。    ⑥从主:合纵盟约的盟主。从,同“纵”。旧读阴平。    ⑦(shì,式):通“释”,解救。    ⑧别:分支。    ⑨受卫:指接受卫国的贿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魏世家第十四》原文及译文
《《魏世家第十四》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tag: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