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周公世家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了解周公的为人和事迹,评价周公人品人格及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了解“世家”这一《史记》体例的特点。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新知预习
一、解题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世家所记述的虽非帝王之尊,但也世代相承,以有其国。列国世家可以看成《史记》这部大通史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分国小通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理清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
第一层(1段)
第二层(2段)
第三层(3段)
第四层(4-6段)
第五层(7-10段)
第六层(11-12段)
第二部分(13-15段)
三、文言知识预习储备
(一)、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
2.无坠天之降葆命( )
3.我以其璧与圭归( )
4.金縢匮( )
5.武王蚤终( )
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 )
7.反周公( )
8.治有所淫佚( )
9.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
10.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
11.岁则大孰( )
12.异母同颖( )
13.东土以集( )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东伐至盟津( )
史策祝曰( )
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
2.使动用法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
曰吉,遂国之( )
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
密靖殷国( )
3.名词作动词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 )
4.意动用法
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
诸侯咸服宗周( )
(三)、古今异义词
1.用事具多(古义: ;今义: )
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 ;今义: )
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 ;今义: )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tag: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