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制作人:刘世国 审核人:刘瑛 2009-4-29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常用文言实词:志、属、夺、致、从容等;熟记本课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总结规律。
能力目标:①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学习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② 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默写背诵文段。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灵活运用屈原素材进行作文训练。
学法指导:涵咏背诵 自主合作 互动探究 巩固提升
知识链接: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价《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父对话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
教材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回顾: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 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 时期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 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天》等。汉代把它们合编成《楚辞》。《屈原列传》一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集中表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二、字音强化:
属( )草稿 惨怛( )帝喾( )靡不毕见( )濯( )淖( ) 蝉蜕( ) 滋垢( )浊秽( ) 皭( )然 泥( )而不滓( ) 既绌( ) 商于( ) 既咎( )眷( )顾 被( )发 渔父( ) 憔悴( ) 哺( )育 啜( )泣 罹难( )
三、解释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 )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 8、亡走赵,赵不内( )
9、被发行吟泽畔( )
四、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1、明年:古义: 今义: 2、颜色:古义: 今义:
3、形容:古义: 今义: 4、从容辞令:古义: 今义:
5、设诡辩于怀王:古义: 今义:
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 今义:
五、解释划线的词:
1、娴于辞令( )2、争宠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属草稿( )4、平伐其功( )5、王怒而疏屈平(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7、可谓穷矣( )8、其文约( ),其辞微( )9、惠王患( )之10、大兴师( )伐秦
11、臣请往如楚( ) 12、奈何绝秦欢( )13、屈平既嫉之( )14、人君无( )愚、智 15、王怒而迁之( )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皆祖( )屈原之从容辞令
六、 解释句中的词类活用词:
1、厚币委质事楚( ) 2、其后楚日以削( )
tag: 屈原列传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