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刺客列传》教案

《刺客列传》教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93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刺客列传》教案,

刺客列传

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  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  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  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5、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第一课时

一 自主阅读导引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 背景介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

  

  战国末期燕秦两国的斗争形势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三 文言现象梳理 (学案)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乃造焉。                                 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谢:谢罪。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2、古字通假

  1.说—悦 2.陵—凌

  3.淬—焠 4.以—已

  5.反—返 6.决—诀

  7.振—震 8.奉—捧

  9.见—现 10.还—环

  11.陈—阵 12.卒—猝

3、古今异义

  1 .微 2.谒

  3.购 4.诚

  5.穷 6.遇

  7.祖 8.币

  9.遗(wèi) 10.假借

  11.发 12.兵

  13.提(dǐ) 

4、一词多义

1.兵 2.私 3.穷 4.为 5.发 6.就 7.引 8.见 9.意 10.使 11.还 12.陈 13.顾 14.提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3.意动用法 4.使动用法

6、句式变换

1.定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被动句 5.省略句 

第二课时

一、文章内容分析

 1 请生讲述文章大致内容

 2 文章段落层次分析(教师分层,生概括段意)

 3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荆轲形象问题。通过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歌的场面,行刺时的短兵相接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不仅富有戏剧效果,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作者是怀着敬慕的感情,塑造了荆轲豪爽不羁,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一人物形象的。通过“行刺”这一特殊事件,也揭示了燕、秦誓不两立的尖锐矛盾。对于秦统一中国的是非功过问题,西汉时贾谊《过秦论》以及三国时诸葛亮《答法正书》有着详细的论述。我们对此不必再纠缠它。但还有人指责荆轲是亡命之徒,这是对荆轲的错误理解。至于“四人帮”之流说荆轲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那是站在法家立场上,别有用心的阴险邪说。今天我们已洞悉其奸。

  历来歌颂荆轲这一人物不乏其人。除司马迁外,例如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就写有《咏荆轲》一诗,对荆轲敢于和秦王政拼搏,就作了大胆的肯定。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要回避历史的真实。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 [2] [3]  下一页

,《刺客列传》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