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刺客列传》
编写:卞建容 审阅:赵军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 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 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 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5、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三、知识链接: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四、课前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盖聂( ) 曩者( ) 嘿( ) 偻( )行
间( )进 瞋( )视 蓟( )北 扼( )腕
2、疑难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五、文言知识整理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擅巴汉之饶。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轲自知事不就。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2、 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唯荆卿留意焉。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刺客列传》教学案tag: 教学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