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虽然:即使这样。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如果。因:趁机。
唯荆卿留意焉。 唯:希望。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虽:即使。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没有。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因为。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于是。
5、 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 目:用作动词,瞪视。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臣:使动用法,使……臣服。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4、难句翻译现场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参考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翻译指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白衣冠”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翻译指点:“诚”“以”“逆”“比”这些词在译文中要得到落实,“宗庙”翻译时可保留。“给贡职如郡县”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
参考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参考译文:而按秦国的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得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郞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皇帝没有下令,是不准上殿的。
翻译指点:此句中,“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尺寸”是借代,代指一点点,翻译时要把其指代义翻译出来。
四、课前预习
2、疑难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点拨: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结合写景:风萧萧,易水寒,衬托了慷慨悲壮之情。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点拨:多用短句,渲染了千钧一发,你死我活的紧张形势。突出动作描写民,展示了双方生死搏斗扣人心弦的曲折过程。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衬托手法,突出了荆轲的英雄形象,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秦群臣恐急慌乱,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威慑秦廷,以秦王不怡良久,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题,所持观点能合理有据,自圆己说则可。例如持肯定态度,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趁势,但他不畏强秦,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挽叶挺有“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句,未尝不含褒轲之意。
六、课后练习
1、①chèn②mò③yuè④jǐng⑤chéng⑥hè⑦cù⑧zhì
2、⑴、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⑵、①穷尽②困厄⑶、①适逢②会面
3、①、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②、丹所以诫
③、那个樊将军,秦王用千斤黄金,万家食邑来悬赏捉拿他。
④、你的父母宗族都杀光或是被收为奴婢了。
⑤、为什么太子这样打发人!冒失地前去,却不能完成任务回来复命的人,才是无用的小子呀!
tag: 教学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