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屈原的人格

屈原的人格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571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屈原的人格,
  
  屈原作品有文内之意,又有言外之旨。历代学者,在探索上曾下过不少工夫,但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王逸《楚辞章句》,除训诂名物外,微言大义,亦时有解说。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对训诂名物补充较多,而微言大义方面,则发挥不足,所以朱熹撰《楚辞集注》,对屈原作品不仅释其词,而且发其微。在这方面,他确实提出了不少创见,但也有不少迂曲附会之处。明人通释大义之作颇多,却往往陷于空疏。即使一些较有价值的注本,亦不免此病。如黄文焕《楚辞听直》8卷,对屈赋作时作地多有考订,颇有创见。但此书所述义理,也多以己意为转移。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楚辞通释》,略于训诂而详于阐义,其成就与朱熹相近。
  
  音韵方面,由前一时期以便于吟咏为目的的音读派,逐渐发展为这一时期科学的古韵学。本来道骞以楚方音求屈原作品的叶韵,其态度是可取的,但其末流竟泛滥无归,如朱熹注《楚辞》,随句改读,“一字数叶”。明代陈第的《屈宋古音义》出,始主张“发明古音,以见叶音之说谬也”(《屈宋古音义·凡例》)。清代古韵学大盛,其中以江有诰的《楚辞韵读》较精,他分屈宋韵部为21部,跟王念孙的《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的分部之说最相近。江氏的结论,颇为学术界所重视。
  
  评论方面,向无专著,汉魏以来多以单编散简出现,所以这一时期的辑录之书渐多。首先是宋黄伯思的《翼骚》,上自《史记·屈原列传》,下至宋代陈说之《序》,录为1卷,其书已佚。明代归有光的《玉虚子》、《鹿溪子》各一卷,也以辑录诸家评语为特色。蒋之翘的《七十二家评楚辞》,搜罗更广。但其中明人多以评点时文的手法来评说,可取的较少。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述及楚辞,虽篇幅不多,而语能扼要,意多中肯,不失为文论方面的佳作。
  
  史实考证,盛于清代,但对屈原生平的考证,多散见于专著之中。在这方面,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很有代表性。书中首先据《屈原列传》、《楚世家》,详考事迹经历;其次依屈原作品涉及的地点来探究放流涉足的远近,并对屈辞的写作时地有所论列。虽有附会之处,但翔实的居多。此外如邹汉勋的《屈子生卒年月日考》,陈□的《屈子生卒年月考》,颇为学术界所重视。
  
  “五四”以后
  “五四”以后,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楚辞》的研究工作,进入了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除了继承清代朴学在考证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而外,更重要的收获,是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屈原及其诗篇作出新的评价。
  
  有代表性的著作如:郭沫若《屈原研究》,闻一多《楚辞校补》、《楚辞新义》,游国恩《楚辞概论》、《楚辞论文集》以及他所主编的《楚辞注疏长编》(已出《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姜亮夫《屈原赋校注》,刘永济《屈赋通笺》、《笺屈余义》等。
  
  总之,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楚辞》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有待进一步去作钻研。例如: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文字语言上的障碍,还没有完全清除;当时流行于南楚的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真相还很模糊;作品写作的时、地问题,还有争论;某些篇章的真伪问题,认识还不统一,等等,而在楚辞的文学评价问题上,更需要作深入的探讨。


上一页  [1] [2] [3] 

,屈原的人格
《屈原的人格》相关文章

tag: 屈原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