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凤冈杯课堂教学大赛语文组选手教案——《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凤冈杯课堂教学大赛语文组选手教案——《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67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凤冈杯课堂教学大赛语文组选手教案——《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汉将。(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遂”字写项羽轻取敌人的神威,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语言:何如?(写得意、写自负,活活画出项羽的豪迈性格)

此场景主要写项羽东城快战中的三次行动,以及快战之前的豪言,表现了项羽豪迈自负的性格特点和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三)乌江自刎(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题,把握人物形象)

1.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2.学生对人物神态、语言进行赏析。(分组合作探究)

①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临死反而笑了,不是强自矜持的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

   镇定安详的笑,这一笑足以表明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将成败生死置之度外才

   能笑得出来!)

②“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

   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无颜见江东父老,面临一线生机,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表

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③“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表现项

   羽的什么性格?

  (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赠给亭长,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④“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刻画了项羽怎样的

   形象?

  (慷慨赠头,出人意表。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

   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相对比,何等鲜明!用吕马童的逐利反衬项羽的重

   义。)

3.齐读“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籍独无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以赐公”、“若非

  吾故人乎?……吾为若德”。

四、总结评价人物形象

1.小结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清晰真切地感受到两千多年前人物的形象,得益于太史公对人物传神细腻的刻画描写。

场景

人物形象

情节与细节

写法

垓下

之围

多情

善感

惊、起、饮、歌、泣

垓下歌、左右皆泣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侧面烘托

东城

快战

勇猛

自负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大呼、驰下、斩将

嗔目叱之

弛,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场面描写

乌江

自刎

知耻

重义

拒渡、赠马、赐头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对比

通过对项王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惊—起—饮—歌—泣”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慷慨悲凉的《垓下歌》,展现了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和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通过描写项羽东城快战中的三次行动,以及快战之前的豪言,表现了项羽豪迈自负的性格特点和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项羽临死前据渡、赐马、赠头一连串情节中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与同样节选自《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课一场写多人的手法不同的是,《项羽之死》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项羽的性格,再现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们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节、品味细节、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经过刚才的一番探讨,我们对项羽的形象应该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请大家再来说说自己心中的项羽。

   项羽是一个                        的人,因为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                    

3.你们喜不喜欢、欣不欣赏项羽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后人对其评价

   褒贬不一的人物呢?谈谈你的看法。

4.师总结

项羽是有真本领、真气概、真性情的英雄!尤其是他有情有义的性情和男儿血性让后人叹赏不已。刘邦逃跑时弃父抛妻,竟然三次气急败坏地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只想着自己如何逃脱,而项羽明明能够逃脱却拒渡、赐马、赠头,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难怪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他的真本领、真气概成就他为英雄;真性情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一生中几次关键时刻都被自己的性格特点耽误了。他快意恩仇,为报国仇家恨,坑降卒,烧宫室,失去民心。他凭真本事闯天下,不喜阴谋权术,所以,张良、韩信、陈平之辈,“谋士无用武之地”,都转变风向投靠了刘邦。他优柔寡断,鸿门宴错失良机,放虎归山。战争从来都不讲情义,政治更不会讲,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中国人的历史观,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但项羽是个例外,作为一个失败者,他依然被尊称为英雄。何也?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珍贵无比的尊严。项羽决不肯因为失败而放弃他的骄傲和尊严。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

司马迁尽管批评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项羽的英雄本性和对尊严的固守仍然使司马迁满含景仰、惋惜和感伤传其事迹并将没有登上帝位的他列入帝王本纪之中。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而项羽,尽管兵败身亡,仍不失为一名绝世壮烈的真英雄!

然而中国的历史总是“英雄留英名,奸雄得天下”,像项羽这样的性情之人,只能英雄,不能做王者,是永远无法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这不得不叫人惋惜遗憾,更加引人深思!

五、尾声

齐背《垓下歌》,祭奠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

六、课后探究(作业)

    英雄谢幕了,然而后人的评论却永不落幕。尤其是对于项羽该不该拒渡江东选择自刎而

死这个问题更是争论不休。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

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不该拒渡自刎,而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们认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呢?


上一页  [1] [2] 

,凤冈杯课堂教学大赛语文组选手教案——《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凤冈杯课堂教学大赛语文组选手教案——《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课堂  公开课  凤冈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