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我读李清照之《永遇乐·元宵》浅析

我读李清照之《永遇乐·元宵》浅析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05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读李清照之《永遇乐·元宵》浅析,

我读李清照之:《永遇乐·元宵》浅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2 }5Dc,eR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南方杭州,逢元宵节时的感旧之作据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李清照“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词云:……”词中写了元宵节的今昔对照,“怀京洛旧事”,非仅可见自己的孤寂之情,而且可见对国家命运的盛衰之感,据记载,南宋末的爱国词人刘辰翁就是诵其词而深得其今昔之感,依其声而作的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热闹景象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当前节日悲凉境遇和寂寞心情相对比,显示出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流露出一种饱经忧患,今不如昔的感受以及对故国和故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与李清照的沧桑之感相对应,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阕主要描写了今日元宵佳节,虽然是天气融和,但李清照心情凄苦,多年以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破家亡的忧愁风雨,岂有陪伴朋友去观灯赏景的游兴呢?

  在上阕中,李清照先写元宵之日的入暮景色,夕阳之霞光犹如熔金之状,暮云弥漫,犹如壁玉相合,“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二句预示着一个可以尽情观灯的元宵之夜,但“人在何处?”一问,使忧患余生,漂泊他乡之感顿生,形成了景色与心情的强烈反差接着“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二句可见早春已经降临,可“春意知几许?”一问,则又见暮年孤寂的心境中,实在是春意无多啊!“元宵佳节,融和天气”二句,明说天气之好,可是“次第岂无风雨?”则非仅在对比中担心风云突变,甚至隐寓世事难测了“相召”而又“相谢”,热闹之中自甘寂寞

  在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中,下阕是更加明显的对照下阕主要描写了回忆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盛况妇女们戴上镶着翡翠的帽儿,插着用金钱捻丝所制的迎春雪柳,精心打扮,结伴观灯,甚是热闹最后又写现实:而今国事日非,自己已是垂暮之年,更无心梳洗打扮,懒得去灯前月下观赏游玩 `lR?C?! 

2} , 

  在下阕中,李清照描写自己在汴京盛时,自己是有身份的女子,“闺门多暇”而喜应景,但是如今地位却一落千丈,虽然仍然是富家内眷“香车宝马”的相召,有“酒朋诗侣”的相邀,但“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自非昔日的贵邸深院,丈夫去世多年,潦倒不堪,难免深感凄凉而无雅兴了以上种种对比,使李清照的凄凉愁怨显得更加具体可感 tVHQ[1]$jJY% 

[H)qym 

这首词通过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将李清照半世飘零、身老他乡的满腹辛酸,以及对故国沦亡的哀伤和沉痛悲戚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婉转、回肠荡气因此南宋末年的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序中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由此可见,此词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矣

  宋词咏节序之作,多为应时应景而李清照的这首词却以真情实感,哀乐衷其性,虑叹与乎情,此词虽然低沉了些,但表达却极其“真实”这首词的语言也不是尽力去织绣,开头的对句可见工致,“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二句,颇有气象,而“次第岂无风雨”、“记得偏重三五”、“簇带争济楚”、“怕见夜间出去”等句,“如今憔悴,风鬟霜鬓”直至结尾数句,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律,通俗非庸陋,这在宋词中是别具一格的,这也是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成功之处

  下面我就用沈谦《填词杂说》中对李清照的一句评价来结束我这篇浅析文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我读李清照之《永遇乐·元宵》浅析
《我读李清照之《永遇乐·元宵》浅析》相关文章

tag: 李清照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