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诗课《满江红》
-------课堂实录
杨 静
一、教学设计理念
唱诗--其实就是唱歌,更确切地讲,“ 唱诗 ”应该被称之为“歌诗”。
“唱诗课”从语文课的角度来讲,音乐变成了一种手段,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从音乐课的角度而言,语文成了一种载体,在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又对音乐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从德育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次思想道德的洗礼。
《满江红》为词牌名,属于古曲,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曲分上下两阕,上下阕曲调基本相同,下阕节奏稍有变动,其情感更为激越。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在第一课时中,已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了这首古曲,并初步的了解了岳飞。本节课将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演唱、朗诵、赏析、讨论、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感的关系。引领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将乐曲的演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激昂的乐曲声中,在入情入境的演唱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让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澎湃,让这首 “荡气回肠”的满江红将成为孩子们心中永恒的旋律。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能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岳飞的《满江红》,课下老师让大家也搜集了岳飞的故事,那谁知道岳飞是在什么景况下写着首词的呢?
生1: 岳飞一日之内收到十二面金牌,内容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岳飞的反应是,长叹一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而后,泪如雨下。之后,写下《满江红》。
生2:在此次撤兵中,收复的失地旋即全部丧失,而且由于金兵的追杀,岳家军损失相当严重。回军后,另有记载说,岳飞又一次递上辞呈,然后离开部队,回庐山守孝。他是此时写的。
生3:……………………
教师总结:
看来同学们课下认真收集了各种资料,虽然内容不同,但说的都很正确。岳飞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他不得不撤回。高楼独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岳将
壮志未酬,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也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二)学习《满江红》
1、配乐朗读
师:那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来吟颂这首古词。(出示课件 指读)
(教师用钢琴弹奏《满江红》的旋律,为歌曲做铺垫)
2、感悟描述
师:从同学声情并茂的吟诵中,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生1:从他的朗诵
师:还有谁想说?
生2:我认为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生3:……………………
初步归纳:
这首古分为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情怀惆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
3、学习上阕
(1)集体吟颂
师:我们就先来学习上阕,请大家听着音乐的情绪来朗诵。
(教师用钢琴伴奏)
(2) 分析描述
师:那我们来看这一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谁能描述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描述:
生1:岳飞把功名看的如粪土,但自己的壮志未实现,心中很悲伤。
生2:岳将军从军三十年,行走了八千多里路,却没有把复的失地全部夺回,心情非常郁闷。
生3:……………………
教师描述:
三十年来,岳飞淡薄名利。从军多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但抱国壮志却未能实现。
学生活动:小组自由练习 推荐组员朗读。
……………………
师:那我们再看这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的意思相同呢?
生: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师:对,我们一起来朗诵这句。
(3)配乐齐读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岳将军,一起来吟颂上阕。(钢琴伴奏)
4、歌曲处理
师:大家感悟的这么深,那就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这首歌曲。
(1)教师范唱
师:每次听到这首古曲,我都会情不自禁,就让歌声表我此刻的心情吧。
(自弹自唱)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稍慢的来演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学生描述:情怀惆怅,抒发了岳飞悲愤之情。
……………………
(2)轻声哼唱
师:那我们就先轻声哼唱。
第一遍 要求声音有气息支撑,速慢稍慢。
第二遍 要求声音有气息支撑的同时声音要饱满。
(3)初唱
师:真棒,很想唱吧,那就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喉咙。
(4)重点指导
师:我们刚才能用心来朗诵这两句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唱好。唱歌和吟诵一样,要心来唱。
① 教师示范,重点指导这两句。
② 学生活动
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 5 6 3 3 1| 2 . 3 2.0‖ 3 5 1 6 5|3 2 3 2 1. 0‖
三十 功 名 尘 与 土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5 1 2 3 5 |1 2 3. 0| 2 1 6 5 .0‖
莫等闲 白了 少 年 头 空悲 切
(5)齐唱上阕
5、学习下阕
师:从你们歌声中老师听出了岳飞的惆怅情怀和悲愤之情。下阕会更加
精彩。
(1) 齐读
(2) 提出问题:展读这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你想说什么?
生1: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
生2: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
……………………
(3) 歌曲处理
师:看,岳元帅的军旗在空中咧咧翻滚,听,咚咚战鼓已敲响。
①师生互动
教师一边唱,一边敲击小军鼓,尾声用大擦收尾。
学生模仿老师的动做,敲击节奏。(节奏来源于生活。)
②自由创编
师:简单吗?刚才我们就是用这两种基本节奏为歌曲伴奏的,试一试。
第一种 × ×│×× ×0 │× ×│ ×× ×0 ‖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 咚咚 咚
第二种 ×× ××│×0 ×0 │×× ××│×0 ×0 ‖
咚咚 咚咚 咚 咚 咚咚 咚咚 咚 咚
(先整体感知后再学)
个性展示:
在学会基本节奏的同时,自由组合创编节奏或用口舌来模仿鼓声,让学生自由发挥。
③找出上下阕对立句子,分析其节奏与表现情感的作用。
6 6 6 6 |1 .7 6 ‖ 5 5 5 5 |6 .5 3 ‖
壮志 饥餐 胡虏 肉 笑谈 渴饮 匈 奴 血
,唱诗课《满江红》课堂实录tag: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