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一)、大
(二)、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学生示范,点评
3.齐读(第一遍:学生试着读,第二遍:看指挥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
5.和读(配乐)
(二)、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李白也一样。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这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还有回头的一刻吗?
——没有,
他只能像作者说的一样
——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接下来,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
如果说前一句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中,那么这一句就让我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很多诗句,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么,李白的悲是这样柔婉的悲吗?
——不是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这时候的感情是悲壮。
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把前两句读一遍,注意读出这种感情的变化来。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
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名呀、事业呀、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多媒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读出感情的变化来。(学生读两遍)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那么这就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多媒体)
行文至此,诗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样的生活化的诗句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粗俗,相反,我们仿佛从这里见到了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这一去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意思就是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够做成一番事业,现在却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多媒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读出由狂放转为愤恨的感情的变化来。(学生读两遍)
tag: 将进酒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