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浙》
王维 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寒雨连江度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分析两诗的异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 赠别诗一般都写的缠绵悲伤,这首诗却写的别具一格,其特点是:
5、、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送魏万之京 》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李白送别诗赏析:
一、壮别
在李白的送别诗中,很少看到眼泪,更不用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人豁达大度、豪爽俊逸,唐代诗人魏颢描述李白“眸子炯然,哆(张口状)如饿虎”,不似多愁善感之辈,故虽感情丰富,视友如亲,但离别之际,决不会“儿女共沾巾”,而只能予人以昂扬进取之勉。如《渡荆门送别》一诗,便是壮别之代表。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时年25岁。这次出蜀,可谓壮游:经巴蜀,出三峡,直冲荆门山以外,飞驶至楚汉之间。诗人亲历巴山蜀水之险恶,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惊诧,亦不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充满新奇、惊喜。那连日来跟在诗人身边的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面而来,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逝去,直到那水天相连的远方,何其壮美。夜半时分,俯瞰江面,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昼晴空,远眺天边,云蒸霞蔚,变幻无穷,又似海市蜃楼一般奇妙。江山多娇,思绪万千,忽而生发思乡之幽情,乃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之玄。读到这里,方知诗人所指的送别者竟然是故乡之水!正是这“故乡水”,不辞万里把诗人送上生活道路的远大前程。全诗以启程远游起笔,以途中所见景色为干,以惜别作结。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气势磅礴,情思绵长。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雄伟奇丽的画面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和随意的拼凑。荆门外的所有景色都与长江密不可分。它们以长江为中心,共同和谐地构制成一幅雄伟奇丽的江景图。这个背景,对于表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可谓相得益彰。“情乐则景乐”,“景语亦情语”。毫无疑问,《渡荆门送别》所写的景物全染上了诗人内心的感情色彩,进入诗人眼中而又形诸诗人笔下的荆门外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与这位青年诗人初离故土,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那不平凡事业的广阔胸怀和奔放热情的情调是和谐一致的。
,苏教版高二选修《“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复习学案tag: 李白诗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