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学案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学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12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学案,

2.(2004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诗中的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本都是边塞的地名,后成为与边塞有关的典故,表达的是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3. (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4.阅读下面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联系全词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具有什么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表面写梅花在黄昏时孤寂愁若,又遭雨侵袭,暗写诗人自己主张抗金而受到当权的投降派的打击孤寂而凄苦的处境。 (2)用托物言志(或拟人)手法,梅花象征正直坚贞的气节,表面写梅花,实际是写诗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这样委婉抒发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二)检查“自我总结”。

1.这节课我__达到了“学习目标”;没有达到的目标我打算_______________。

2.我还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学案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教案学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