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教学设计
官渡二中 王莹娟
一.导入
史铁生照片导入。从这张照片上看到了什么?——灿烂的笑容。
这个自嘲的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东西。”的人,这个从20岁起就坐在轮骑上的人,却有着灿烂的微笑。这种微笑的力量源自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在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
二.研读文本
(一) 研读文章第二部分(7——12)
1. 文中哪些段落提到合欢树?
明确:7到10段。
2.齐读这四个段落,思考并讨论这几个段落讲什么?
明确:合欢树被我长久的遗忘了;
合欢树的来历;
母亲去世后,我对看和不看合欢树,态度产生了变化。
(不愿看→想去看而不得→不必看)
3.对合欢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不愿看:逃避。
害怕睹物思人,不愿面对母亲已经离开,失去母爱这一事实。
我还没有找到一条路通向幸福。
想看:文章发表了,获奖了。找到了母亲希望我找的通向幸福的路。可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了。
看不了,后悔:现在看不了了,很遗憾。母亲没有看到我找到路通向幸福了。
最后为什么又不看了?这个问题我们留到最后再解决。
总结: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引领者作者在迷茫中找到一条通向幸福的路呢?这与合欢树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回到文章的前半部分,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 研读文章第二部分(1——6)
1. 默读文章1到6段,讨论并概括内容。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有白头发了
三十岁 小说发表、记起合欢 不在人世
2.在这三个片段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明确:选取三个生活片段,10岁、20岁、30岁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节点。在这些时期,母亲在我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给予了我力量。
(1)十岁: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母亲的开朗、对生活的热爱给予了我力量。
“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我”不服气,故意气她。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2)二十岁: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我则陷入了无止境的绝望。母亲用她无条件的爱守护着我,用她的执着支撑着我,用她的坚忍鼓励着我。 母爱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母亲的执着、坚忍给予了我力量。
(3)三十岁:我在经历了年少时的不懂事,青年时残废之后的绝望,小说发表了,获奖了。 终于实现了母亲的心愿,找到了一条路通向幸福。虽然30岁时,母亲已逝世了,但30岁的成就是母亲用一生的付出为“我”收获的。这个时候我记起了母亲多年前种下的一株合欢。
3.我在看与不看这株合欢之间徘徊了很久之后,终于没有看成,要是求人背我进去看,也不是不行,可是为什么我最后还是选择不看了?这棵合欢在我的心中到底承载着什么?
明确:不需要看了。作者的内心已经摆脱了懦弱,从一个顽皮不懂事的男孩,从一个几近绝望、崩溃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可以把握自己人生道路的铮铮汉子。所有的情感,一切的一切的都已经在我的心里了。
(1)苦难。合欢树被弃置在路边,在被无意栽种的一年里,无人打理。然而第三年却“长出了叶子”,还比较茂盛。这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将来。
(2)母爱。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一直不放弃它。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母亲的爱和希望。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3)希望。
(4)内疚。
(5)遗憾。
(6)坚强。
(出示合欢的图片)
总结: 长高了的合欢树作者没去看,盛放的合欢花作者也没去看,因为这棵树长在我的心里。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过:“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
所以,母亲对我的爱是一种灵魂对灵魂的熏陶,生命对生命的引领。
人们这样评价史铁生:“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谈死是矫情的。” 他的精神和生命,将通过他的文章和他的这种行为得以延续,感染并激励着更多的人。
tag: 公开课 合欢树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