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旅夜书怀》课堂教学实录2

《旅夜书怀》课堂教学实录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41  栏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旅夜书怀》课堂教学实录2,

师:动听的声音,动情的朗读,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蔡良滨同学的朗读感染了我,也感染了我们全班同学。

(四)比较,能力提升

师:刚才苏杰凯同学已提到李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那我们就来读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比较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出示幻灯片)

渡荆门送别             旅夜书怀

李白                 杜甫

渡远荆门外,          细草微风岸,

来从楚国游。          危樯独夜舟。

山随平野尽,          星垂平野阔,

江入大荒流。          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          名岂文章著?

云生结海楼。          官应老病休。

仍怜故乡水,          飘飘何所似,

万里送行舟。          天地一沙鸥。

学生自由朗读《渡荆门送别》。

师:李白这首诗写于他26岁第一次离开蜀国之时,也是他第一次漫游生活的开始。

这首诗中的字词有不理解的请大家提出来。

生:楚国是哪里?

师:楚国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这里,李白的船刚驶出蜀国,渡过荆门,应是在湖北。

生:怎么理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师:前一句描写夜景:江面平静时,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看去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后一句描写日间天上的云,变幻无穷,如海市蜃楼一般。

师:这两首诗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生:这两首诗所压的韵相同,都是压iou韵。

生:这两首诗所选的景物都差不多,都是月、平野和江。还有,两首诗中的诗人都是孤独的。

师:诗歌中所写到的景物,我们应称之为“意象”。

生:李白是乘船看景,杜甫是在停泊的船上看景。

师:你的见解很新颖,怎么读出来的?

生:李诗中的景是变化的,有晚间的景,也有白天的景。还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描写的景也是动态的,有变化的,从“随”和“入”两字就可看出来船是在行驶。

师:可见,时间在变,空间也在变,真是于细微处见功夫啊。

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所选的意象大致相同,都有平野、大江,意境也都很壮阔。但诗歌中所寓的情却不同。“月涌大江流”中的月光随江水涌动,沉浮不定,就如诗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月下飞天镜”,却让人感到李白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很有气魄。

师:波涛汹涌中的月光如惊涛骇浪中的杜甫,风平浪静时的月亮是太平盛世时踌躇满志的李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虽说两句诗选择的意象大致相同,但诗人溢出的情感却大不相同。

生:李白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示李白并不孤独,也没有伤感,而杜甫却是形单影只,孤零零一人,十分伤感。

师:你的回答与前一个同学形成了一组矛盾。刚才同学说两人都是离开家乡,都是一个人,都有孤独感,你却说李白不孤独。到底谁说得有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小声议论。

生:都有理。应该都有孤独吧,不过李白的少些,杜甫的深一些。

生:我也觉得都有,但又觉得两人的孤独是不一样的,杜甫是感慨身世,李白是思乡。

生:我认为李白不应该是孤独,而应该是孤单。这时他第一次远离故乡,当船离开蜀国时,他感到孤单,但不能说是孤独,因为尽管是一个人,但他还觉得有故乡水在送他,因为这时候的李白凌云壮志;而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晚年,历尽坎坷,他的感受不仅是孤独,还有沧桑与悲凉。

师: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李白这时的孤单是“甜蜜的忧愁”“幸福的惆怅”,而杜甫的则是由内心溢出的刻骨铭心的悲苦。

师: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诗歌,孤独着诗人的孤独,痛苦着诗人的痛苦,感受着诗人的感受。但同时,我又在精彩着你们的精彩,幸福着作为老师的幸福。最后让我们在朗读声中结束这堂课。

全班学生很进入角色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上一页  [1] [2] 

,《旅夜书怀》课堂教学实录2
《《旅夜书怀》课堂教学实录2》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课堂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