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2,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一、走近作者: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82岁时,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 其《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收诗九千余首。
二、解题:
书: 。愤: 。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 ,致慨世事多艰,小人当道,恢复 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 ,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 的 之情。
三、诵读 (教读,齐读,背诵)分析
(一)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
七律常识:七律共 句,每句 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押韵。一二句称 联,二四句称 联,五六句称 联,七八句称 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讲究平仄相间。
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
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 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四、句子分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 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 ,却不懂得世道的 ,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 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 ”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追述两次战事。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公元1162年,宋朝军队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乘着高大的兵船,向侵占长江瓜洲渡的金兵杀去,终于将敌人击败。公元1172年,诗人在抗战将领王炎军中任职,和将士们一起,披着铁甲,骑着战马,迎着凛冽的秋风,奋勇追击敌人。
这联承接“ ”,将诗人的 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 ,与首联相比, 更加强烈。语势气势磅礴、威武壮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哪些字眼流露出诗人的愤慨之情? (炼字)
颈联从回忆到 ,抒 的感慨。诗意转为 ,一“ ”一“ ”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
“ ”,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诗人以 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籍着 之情。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 之志。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象诸葛一样“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尾联用 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结句揭示全诗“ ”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五、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早年的 到晚年的 ,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 热情和满膛的 。
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答:用了两个典故: , 。“ ”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六、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散关(sàn) 谮言(zèn) 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
B.伯仲(bó) 薄似纱(bó) 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
C.斜行(hánɡ) 蕴藉(jí) 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énɡ)
D.塞上(sài) 商榷(què) 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tag: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