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案教学设计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案教学设计3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10  栏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案教学设计3,

通常,“东隅”已逝,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非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 

(四)品味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筵难再。(分为两层) 

1、第一层:从“勃”到“奏流水以何惭”。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如此简单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仍是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自己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达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 

接着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被免官探望父亲,“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2、第二层: 

以“鸣呼”开头,比“嗟乎”更具伤感意味。“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今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作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是期望在座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六、思考:你愿意将那一句作为座右铭,说说你的理解。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七、精华赏读 

1、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这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一来,使得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2、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抒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八、总结: 

《腾王阁序》是一篇表现传统“登高感怀”主题的散文。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早在春秋的孔圣人就有登高赋诗的雅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谓胸襟大矣。还有曹操临碣石山而作的《观沧海》;东晋著名的“兰亭雅集”;唐代王之涣《登黄鹤楼》,崔颢《黄鹤楼》;宋范仲淹《登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而此篇《腾王阁序》通过整齐富有节奏的文字抒发乐怀才不遇的感慨但又穷且益坚的积极进取的情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九:扩展阅读:王勃《滕王阁诗》  

腾王阁诗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而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出了位置气势、宴乐情景、秀美景色;慨叹:物是人非、世事多变。


上一页  [1] [2] [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案教学设计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案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

tag: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