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文中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其阐明事理。
(3) 掌握调控说话气氛的艺术,并把它运用到解读和写作文章的实践中去。
2.思想教育目标:
(1)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1)
教学难点: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2)、(3)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被尊为“亚圣”。可同学们知道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出示幻灯片:“孟子画像”和“孟子简介”)他晚生了100年,没能亲聆孔子的教诲,做孔子的门人,但其一生的实践及所留下的言论、学说却弥补了这个遗憾。今天还是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庄暴见孟子>>吧!看看孟子要站在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的结果如何。
(解说:投石击鸟,利用“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一问,激起学生急于了解孟子和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人),孔子孙子子思的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崇拜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我们之前也学过孟子文章,回忆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都是他的篇目。
三、解题:
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文章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全文围绕着“音乐” 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所运用的对比论证,形象说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解说:提示文体特征和内容、写作上的主要特点,让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大致方向与目标。)
四、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一)先听录音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本节的第一则),老师正音,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掌握节奏(解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不在这上面费大力气,文言文就很难学好。)
-
注意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王语暴(yù) 庶几(shù jī) 好乐(hào yu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yuè lè ,yuè lè,lè,lè )
可得闻与(yú) 蹙頞(cù è) 管籥(yuè) 羽旄(máo)
则王(wàng)矣
(二)文言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归纳整理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扫清词句障碍,疏通文意。教师根据情况可作词句方面的注释提示。)
(解说: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就离不开文言基本词句的整理和积累。)
(1)重点实词、虚词
见:谒见。 语:告诉。 庶几:差不多。 直……耳:只是……罢了。
诸:是“之”和“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今:假使。 疾首:头痛。 蹙頞:皱眉头。 极:最痛苦的地方。
田猎:狩猎。 王:称王。
(2)一词多义
非
① 形容词,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 动词 A 责难,认为不对。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
B 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C 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③ 副词,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寡人非好先王之乐也
孰
①名词 熟食。进孰于天子(《汉书》)
②动词 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荀子.富国》
③形容词 详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代词 表疑问,可代人、物,意思是谁、哪一个、哪一种、怎么、为什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⑤复合词 A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B孰与:和……比,哪一个……
举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举起,抬起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推荐,推举
③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举动,行动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攻下,占领
⑤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3)古今异义
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至于: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今常用作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暴未有以对也 对:此处意为“回答”,今义为“正确”。
(4)通假字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由:通“犹”,如同或就好比……一样。
可得闻与(yú)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相当于“吗”,“呢”。
(5)词类活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yuè):名词活用为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演奏。
钟鼓:名词活用为动词,鸣钟,击鼓。
则王矣 王(wàng):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6)文言句式
,《庄暴见孟子》教案设计5(苏教版高二选修)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