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七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七

11-07 15:31:22   浏览次数:488  栏目: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七,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七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学会第3段有关生字及相关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理解课文是借扁担来咏朱德,以物咏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猜字谜引出生字,牵出在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读出词所在的句子,加以理解生字词意思。
       例:一寸也不离开家---“守”字---坚守-----读词所在课文当中的句子----坚持守侯红军的阵地
     2、“志”、“产”、“攻”、“必”

过渡:瞧!这就是朱德爷爷当年的扁担(出示扁担图)。朱德爷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生:挑粮上山)

二、细读课文第3段:
(一)
过渡:说得对!你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食的情景。(出示课文插图的挂图)
     1、走在最前面的是谁?(朱德爷爷)
     2、朱德爷爷当时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你是从书上的哪个词知道的?(一道)什么是“一道”,可以换个词吗?(一块,一起)
     3、朱德爷爷是怎么挑粮食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师按学生所说的顺序规类成:穿着/动作/表情)
       引:朱德爷爷他挑的粮食多吗?书中用了什么词?
       点出“满满“一词,从此词,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师小结:是呀!你可知道当时朱德爷爷已经40多岁了,可他也跟战士们  引答 (一起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也(一模一样),挑的粮食还同战士们一样是(满瞒的)。这些都可以看出朱德爷爷怎么样?(生自由答,平易近人、同甘共苦)
     5、带着对朱德爷爷敬佩的语气读1、2句。

(二)
     1、咦?他们当时为什么要挑粮食呀?(生可以自己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来回答)
     2、既然挑粮上山那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爷爷的扁担“藏”起来了呢?(让生自由读读课文“战士们当时是怎么想的?”自己想想,指名回答)(让生点出“累”字)
     3、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
* 五六十里   1里=500米  50里=25000米  相当于在学校操场跑125圈。
* 山高路陡   山很高路也陡 /窄/ 石头多
* 敌人的围堵埋伏
    4、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战士们对朱德爷爷的关心,体贴,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呀。(板书)


(三)
过渡:在藏扁担之前,战士们还曾经是先用嘴巴来  引答 “劝”朱德爷爷不要去挑粮食。
      1、出示“劝”字:正音 /结构/ 识记顺口溜:用手(又)又用(力),劝告朱德不要去。
      2、让生试表演战士们会任何劝?朱德又是怎样答?

(四)
过渡:不论是“劝”还是“藏”,战士们不让朱德爷爷去挑粮的心愿有没有实现?(没有)你是从书上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让战士们没有想到?(不料:没有想到,没有如愿以偿)
      1、不料发生了什么事?引生齐读课文。指名学生答:朱德爷爷连夜赶做扁担的事。(板书)
      2、朱德爷爷自己连夜赶做并写上有“朱德记”的扁担,让你体会到朱德爷爷他怎么样?他当时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他对战士们的情如何?(再此处依据生的反应回答来牵引)
      3、第二天,当朱德爷爷又拿着扁担出现在挑粮队伍中时,大家见了  引读  课文。口头填空: 
 “大家见到了,心里想(         )。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五)小结板书,点出以物咏人的写作手法


师:战士们对朱德爷爷的爱戴之情是通过他们“藏”扁担而表现出来;朱德对战士们的关心、爱护之情则是通过他“赶做”扁担看出来的。课文是用什么把战士们与朱德爷爷联系在了一起?(扁担)所以,我们的小作者非常聪明的用“朱德的扁担”做为了课文的题目。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www.lexue88.com)地址: www.lexue88.com本文转载自
三、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板书:            13  朱德的扁担

                            

[1] [2]  下一页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七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