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尘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地位低下,卑贱。
微言大义 深奥、微妙。
盾以得亡 而
以臣弑君 凭……的身份
以 韩厥具以实告 把
彼以我为能成事 认为
略 王北略中山之地 巡视
攻城略地 夺取
(五)文言句式:
1、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宾语前置
2、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 宾语前置
3、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战“于”河上,省略句。于河上战,介词结构后置。
4、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判断句。
四、作业:
1、整理基础知识,熟读课文
2、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本文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用案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 节课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本文写法 了解 “胡服骑射”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 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书本中找到相关字句作为分析的依据)
赵武灵王: 毫不妥协,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程婴:忍辱负重,侠义心肠,信守节义
公孙杵臼:慷慨牺牲,视死如归,敢于为正义献身
屠岸贾:奸邪残暴
三、疑难追踪
1、“搜孤救孤”写得扣人心弦。司马迁依靠程婴、公孙杵臼两人的对话,通过三个问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根据第一部分内容,分析是依靠哪三个问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明确:
依靠的是“胡不死”“奈何”“立孤与死孰难”这三个问题。由“胡不死”引出“有所待”,流露“扶孤”的念头;“奈何”强调了情况的危急,引出国难当头两义士挺身而出,设计救孤;“立孤与死孰难”,埋下伏笔:公孙死义,程婴立孤。
2、赵武灵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公子成的?(从第二部分找相关语句佐证)
明确:
先从圣人的做法谈起,圣人从“利其民而厚其国”的角度出发,“因事而制礼”,并不计较“殊俗”;接着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分析,强调“胡服骑射”的必要;最后用“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四、思考感悟
1、《赵世家》被清人李景星称誉为“通篇为长江大河……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景之妙”。试以文中“赵氏孤儿”及“赵武灵王”的有关记述为例,说说本篇体现的“文气疏荡”“极奇肆文字”的艺术特点。
明确:
在记述武灵王时,司马迁详尽的记述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的过程,让人物在反复激烈的论辩中,凸现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
而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则以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来体现。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
2、“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时间跨越数十年,本文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详略不同的记述,以刻画人物形象的?
明确:
没有正面写宫闱中的激烈冲突,通过前后两次占卜来暗示凶吉,交待矛盾冲突的激烈。在记叙上,详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如韩厥与屠岸贾的交锋,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救孤的商讨。而对人物的具体行动则略写。
五、视野纵深拓展:
1、赵武灵王为何要提出胡服骑射的主张?“胡服骑射”有怎样的意义?(搜集资料并结合文句探讨)
明确:
赵武灵王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他实行这一主张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
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削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进而继承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事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
赵武灵王倡导的习骑射对于此后中国的战争与交通也有很大的影响。春秋以前,中原地区的战争与交通皆用马车,马只是驾车的,不作为骑乘。赵武灵王推行的习骑射,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由车战的时代进入骑战时代,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司马迁通过“赵氏孤儿”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如果真是如此,那你认为这是否违反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明确:
如果仅从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
tag: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