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主备人:赵海燕 贺会会审核人:赵宗生
分值:60分 时间:45分钟卷面分:5分
【教学目标】
1. 重点复习《廉颇与蔺相如》,梳理故事情节,背诵最后一段。
2. 积累文中“负、幸、徒、以”等一词多义
3. 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流程】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实词
1.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
3. 均之二策(比较,权衡) 4.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退)
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触犯,冒犯)6.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只,只不过)
7.以绝秦望(断绝) 8.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看)
9.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愚笨,无能)10.顾吾念之(不过)
11.大王必欲急臣(逼迫) 1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
13.召有司案图(专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13.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4.臣请就汤镬(热水)(无足的大鼎) 1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15.秦王饮酒酣(饮酒尽兴) 15.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规模大,重兵)
16.位在廉颇之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1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
18.且庸人尚羞之(平常人,一般人) 19..天下无治《尚书》者 ( 研究)
20.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征召) 21.因上便宜事(利益,好处)
22.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时常)23.力未有以伤(毁伤)
24.吾不忍祸及吾身(殃及) 24.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闭口,不说话)
25.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以---为奇)26.公言善,吾亦恨之 ( 好)
27.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喜欢) 28.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 罪 )
29.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小辈) 30.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 痛恨)
31.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晋见) 32.内杜忠臣之口 ( 堵塞 )
33.宠幸倾九卿(超过)
二、解释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 )
④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 )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亏)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 (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窃
① 臣尝有罪,窃以为亡赵走燕(私自,私下)②窥父不在,窃发盆(暗暗地)
② 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偷,盗)
私
① 燕王私握臣手(私下,暗中) ②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私利)
②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隐私之事)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逆
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违背,不顺从)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叛逆,叛徒)
②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将,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迎击)④凡事如是,难可逆见(预先)
奏
① 请奏瑟(弹奏,演奏)②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
③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奏章)
悉
①赵王悉召群臣议(尽,全部)②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明白)
③古之治天下,至纤(细致)至悉也(周密、详尽)
严
①严大国之危以修敬也(尊重,尊敬)②新妇起严妆(整治)
③事严,虞不敢请(紧急)④严霜结庭兰(猛烈、厉害)
⑤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威严)
列
① 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②仙之人兮列如麻(排列、陈列)
③大王见臣列观(一般的、普通的)④列风淫雨(通“烈”猛烈)
强
① 秦强而赵弱(强大、强盛)②赏赐百千强(有余)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有力)④弱固不可以敌强(强者)
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臣窃以为其人勇士(认为)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 )
②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于是 )
③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于是,就
④臣乃敢上璧(才 )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于是 )
因
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于是)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④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凭借)
之
①秦昭王闻之(代词,这件事)
②即患秦兵之来(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代词,他)
④秦之群臣曰(助词,的)
⑤徒慕君之高义也(助词,的)
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
三、翻译重点句子
1.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四、翻译文言片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苏教版高二《史记》选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tag: 史记 , 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