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克己复礼》复习学案及答案

《克己复礼》复习学案及答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868  栏目:《论语》《孟子》选读
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克己复礼》复习学案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二

 克己复礼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

一、复习要点

1.背诵12.1、3.1、16.2、13.3章。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4、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礼治主张。

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二、成语解释(克己复礼、待贾而沽)

克己复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崩乐坏:

名不正,言不顺:

手足无措:

犯上作乱:

 

待贾而沽:

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匏瓜空悬:

愚不可及: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阅读题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4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孔子为何要 “正名”?

 

 

   四、探究题www.lexue88.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lexue88.com

   1、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

  

   2、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孔子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

 

 

 

 

参考答案

   二、成语解释(克己复礼、待贾而沽)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待贾而沽:等待好的买主卖出去。旧比喻等待合适的机会出仕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出来任职或做事。

   磨而不磷:坚硬之物,磨而不能使之薄。比喻不因外力而有所改变。

   涅而不缁: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比喻内质秀美的人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匏瓜空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能为世所用。

   愚不可及:本指国君无道时假装愚笨的本领常人不能及,现多指极其愚蠢。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做事。

 

   三、阅读题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4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1、孔子认为西周是完美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

    2、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确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经、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3、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叫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4、礼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有时甚至比法律更大,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 [2]  下一页

,《克己复礼》复习学案及答案
《《克己复礼》复习学案及答案》相关文章

tag: , 《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