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630  栏目:《论语》《孟子》选读
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

   那么,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知识、学技能,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生存——这里的生存,既包括个人的存活,也包括家族、种族乃至国家以至全人类生生不息。既如此,我们学习的目的就应该定位于生命、生活、做人这个大主题上,而不应该定位于其间的过渡、转折上,否则,我们的学习就是短视的,就是舍本求末的。关于这个问题,古人做了精辟的概括:“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是古人论述之精华,“为己”即荀子所说的“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劝学》),属于为“修身”而学,借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才能,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所用。“为人”即“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是为迎合别人乃至社会的需要而学,以期通过学习,取得步入社会的通行证。“为己”与“为人”,其服务社会的方式虽貌似相同,但其出发点、方法、效果却迥异。“为己”者出于自己的爱好或责任,其学习自觉、自愿,且“学而时习”,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而毫不倦怠,其效果扎扎实实,没有半点虚假。“为人”者,其学习目标明确,即为达到某一效果而学,因此,学习时瞄准这一目标,与之有关的就学,无关的就不学,而不管它是否适用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及是否适用于社会;抱此目的而学习者,因为出于外惑而非本意,属不得已而为之者,故力行者寡而投机钻营者多。其结果也迥异:“为己”者因欲成身以待时而用,因此只要对自己有用便统统拿来,所学广而所钻深,成材者多出于此;因其以学知识为目的,而知识又浩如烟海、高深莫测,故终身进取而无止息之时。“为人”者因有固定目标,但目标本身并非恒定,变动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学习时用心旁骛,受外界变化之影响较大,常有手忙脚乱、方寸不定之嫌;而一旦目标有变则失落之感顿生,一旦目标无法实现,则人生渺茫之慨顿发,所学也因骤然无用而功用从此消失殆尽,“读书无用论”便应势而生。

   不难看出,我们以考学校或找工作为目的的学习属“为人”之范畴,而近年来教育所衍生的种种困惑也有了谜底: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理轻文、主副课区分、厌学辍等均由此急功近利之目的所致。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纠正当今教育的种种偏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学习目的定位于“为己”而不能定位于“为人”,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因为,“为己”则一切知识均属学习之范围,“为人”则你需什么我就学什么,不需则不学。“为己”以不变而应万变,为智者所择,而终为智者;“为人”则以一变而应一变,三变则不暇,何能应万变?故为愚者所择,而终为愚者。“为己”而学者,需要学什么,自己最清楚,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均属学习之范围,故日有所进,时有所获,而学习之乐也无穷,故乐学;他能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一切挑战,因此,学的时候轻松愉快,即使别人看到很苦他也觉得很甜。“为人”而学者,该学习什么,自己也不太清楚,学习的主动权纯粹掌握在别人手中,故不知所学,终日懵懂,而学习之苦遍尝,每时每刻都以此为负担,只能凭毅力来苦学,故厌学;而学的时候殚精竭虑,即使不苦不累也觉得索然寡味,有所收获也会因为是否有用而觉得惴惴不安。“为己”者,以考试作为衡量所学的手段,成绩的优劣只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考时坦然、愉悦;“为人”者,以考试作为成败的关键,优则成,其学为敲门之砖,门开则弃,劣则败,其砖无法敲开门,为无用之物,自当弃之,故考时忧惧、悲戚,而无论成败,学习多到此为止。

   有一句哲理性很强的话: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学习目的之定位,就是使学生“世界”“对

了”之根本,关乎素质教育之成败,涉及终身学习之大计,不可不明辨而慎择之。

《学问之道》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而时习之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

一、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愠(    ) 罔(     ) 殆(    )篑(    )鸿鹄(   ) 缴(    )

轫(    ) 不亦说(    )乎  一日暴(    )之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     )之乎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二、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辨清通假:

(1)不亦说乎:                   (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

(3)一日暴之:                   (4)掘井九轫而犹不及泉:

(5)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乎:

2、掌握特殊句式:

(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惟奕秋之为听:                (4)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3、疏通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 敏而好学:

(3)子张学干禄:                (4)有朋自远方来:

(5)慎言其余,则寡尤:          (6)不耻下问:

(7)未成一篑:                  (8)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9)学而不思则罔:              (10)思而不学则殆:

4、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11、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2、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惘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4、子张向孔子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自己知道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15、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6、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7、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18、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9、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啊。”

20、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彻始终的。”

21、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想,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2、孟子说:”大王的不聪明,不足奇怪。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他冷淡得也到了极点,他即使有善良之心的萌芽,我对他能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假使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以为有天鹅要飞来, 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击它。这个人纵使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相关文章

tag: , 《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