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317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汤显祖的《牡丹亭》流传以后,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人士批评它有不协律之病,甚至加以窜改。汤显祖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强调“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答吕姜山》)。这种态度和他的一贯文学主张也完全是相通的。
    

五、汤显祖的创作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除早年的未完之作《紫箫记》外,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前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现他对政治的思考。

第二节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据汤显祖自己说,该剧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牡丹亭题词》)。但是《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汤显祖以点石成金的圣手,将话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擢升到新的高度。话本原是两个太守、一双儿女,门当户对,终偕连理的喜剧框架。汤剧则将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移为穷秀才身份,就连科考的盘缠都要靠他人资助。话本中的双方父母承认儿女婚姻何等爽快,而剧中的杜大人要认可女婿则比登天还难。话本中正反两方面冲突的阵营十分单薄,剧本中则创造了腐儒陈最良、花神、判官等一系列新的角色,从而使冲突的构建更为丰厚完整。话本窘迫仓促地讲完一个言情故事,剧本则舒缓从容地演述出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抒情场面。指出《牡丹亭》的渊源与蓝本,丝毫无损于汤显祖的光辉,反而更进一步体现出这位天才作家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发展。

二、故事情节梗概:

剧中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正当青春年华,但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心情深受压抑。一天,她在丫环春香的鼓动下游览了府中的花园,花园中百花争艳的美丽春色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心。于是,她抱怨父母只知选择门当户对的女婿,而使自己青春虚度,深埋于内心中的感情也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在这种苦闷的心情下,她昏昏入睡进入梦境。梦境中,她在花园里遇到了青年秀才柳梦梅,两人一见倾心,互诉受慕之情,共成云雨之欢。她的真情在梦中得到了无拘无束的表露,然正当两情绵绵难舍难分之际,杜母进房叫醒了丽娘,打断了她的美妙梦境。此后,杜丽娘因难忘梦中恋人,再寻而不可得,终于郁闷成疾,相思而死。这是恰逢杜宝奉旨升迁,命他立即北上镇守淮阳,只得暂时把杜丽娘埋葬在花园内梅树下,并把花园改为尼庵(梅花庵)。三年后,青年秀才柳梦梅在进京赴考途中,路经南安,偶感风寒,暂寄梅花庵养病。一天,他散步至花园,在假山石下拾得一幅画卷,展开一看,原来是杜丽娘生前病中的自画像,上有题诗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诗意暗示着杜丽娘将来要嫁给姓柳的或是姓梅的。柳梦梅从前并不叫梦梅,是他曾得一梦,梦至一花园,见一美女站在梅花树下,含情脉脉地对他说:当你遇到我后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从此他才改名为"梦梅"。他的姓名中既有柳字又有梅字,所以当他看到此诗和画后,浮想连翩,相思之情陡起,日夜顶礼膜拜,亟盼早得相会,那怕是在梦中一会也好。柳梦梅的真情,感动了杜丽娘的游魂,她不顾一切地前来与他幽会。在人与鬼的幽会中,他们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拘束,尽情表达相互间的爱情,双双对于盟誓,认为百年夫妻。情真意深的爱情,终于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之后,柳梦梅赶考完毕,没等到发榜就拿着画卷去找杜宝认亲,谁知却被当作盗墓贼而受拷打,而当还生的杜丽娘到来时,杜宝又认为妖精而不予相认。最后,由皇帝出面调停,以传统的大团圆结束全剧。

三、主题思想

全剧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动本质,批判了程朱理学,表现了明代妇女对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渴望,歌颂了青年叛逆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斗争。

《牡丹亭》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变得更加顽固和腐朽。他们竭力鼓吹程朱理学,高唱女德,表彰贞节。《明史·列女传》所收节妇烈女的数目,比《后汉书》以下任何一代正史多出许多倍。可见,明代对人们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何等严酷。但是,勇于反抗的青年一代,为了不让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在礼教的束缚下窒息,要求打碎枷锁,摆脱羁绊,探索生活的道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们总是一灵以求,生死以之。

汤显祖把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对理想世界的强烈憧憬,解释为;把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解释为,把人们为粉碎枷锁、摆脱羁绊、冲出牢笼所作的斗争,解释为以情格理(情与理的斗争)。汤显祖坚信未来,因此他对这种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赋予它一种驾凌三界、摆脱生死的超现实力量。他认为能够达到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此,剧本中的那种梦中相恋、起死回生的奇迹都源于。即所谓第云理之所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均见《题辞》)

超越一切的抽象的,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汤显祖所宣扬的反封建的是作为封建的理”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它乃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有力批判,表达了不愿被礼教吞噬的青年一代对爱情、对幸福生话的憧憬和追求。体现在剧本中,就是杜丽娘、柳梦梅与封建家长杜宝之间的尖锐冲突。《牡丹亭》在爱情领域内所表现的的冲突,与明中叶进步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摆脱礼教束缚、争取个性解放的斗争是一脉相通、遥相呼应的。正因为这样,《牡丹亭》才比其他爱情剧有着更高、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或者一种缩影来表现,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见,因梦生情,由情而病,情痴至死,又因情而生。出生入死,皆情之所至。这不单使全剧从情节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使剧本在爱情描写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作者赋予爱情以能够战胜一切险阻,在为自己开辟道路中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四、人物分析


(一)杜丽娘的形象及其意义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相关文章

tag: 牡丹亭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